视角新颖有趣。(豆瓣评分太有问题了,想“推荐”很多东西,但这个“推荐”不等同于质量上的四星。)
视角不错。97背景成为父亲去港经商的理由尚可,但是以资本主义价值观冲击社会主义价值观来成为模糊母亲性关系的理由合适嘛?为什么不继续挖下去呢?片中的街坊台词像是替导演在解释一般。性情节,特别是小学生在教室中看性教育书籍特别不符合那个时代吧。洗浴一段作为戏眼应该拍的更好,而不是用视点镜头来回切换。并且剧情应该再进一步,至少应该有接吻的镜头,甚至应该在最后交叉剪辑来逼迫女儿的抉择。一开始还有个跳轴,不知道用意是什么。胜在立意吧
杨静儿
女孩父亲为赚钱去了深圳,女孩发现妈妈和女舞蹈老师很亲密还一起在家里洗澡互相搓背,女孩青春期和同学看生理书籍经常被班里男生欺负也被男老师骂。女孩成长故事。
拍得很美,杨静儿扮演妈妈,但是豆瓣没收录?
【2018年12月14日-北京电影学院-第三届北美华人导演短片展-标准放映厅】视角独特,挺服的。期待长片!
强调了女性
可以考虑去掉对白重新编剧,或许可以成为很好看的心理意识流,小女孩的部分设计感太重,表演和对白都很赶课,偷窥妈妈和同性情人洗澡,氛围才营造起来,这是核心场面,比起青春电影里老生常谈的月经话题要好看很多。
7分。在一部25分钟的短片里,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作为主线的少女青春期性启蒙用蚕茧来表现至少有两个寓意:性成长和性向的决定。女孩妈妈的女同情节和女孩与班长几乎可以说是刚刚诞生的女同倾向形成了因果和轮回。而父亲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是暗示在深圳另有家庭,这也许是导演对女孩和她妈妈的善意吧。女儿语文老师对性教育的封闭以及街坊对女同的背后议论都代表了老一辈的传统思想,在两性关系上形成了冲突和对立。
要是能做成完整长篇就好了,90年代的色调,柔和的风和日光,旧课桌,旧教学楼,老式的卧室,让我觉得特别贴近
3.5
母亲和女儿两段隐秘探索的蕾丝情。《泰坦尼克号》是1998年才在大陆上映,老师念闰土的时候,12,3岁,英语字幕写的是11岁……主角说普通话,和群众的武汉话放在一起很不搭,尤其是小女孩有一股课文腔。
导演的想法很大胆,角度也很特别,整个剧作逻辑和想表达的东西很清楚。建议摄影和剪辑再紧凑一点,可以少一些台词试试。
两颗星就是我的评价语
7。普普通通,尺度挺大。
给T哥捧场
只作为电影来看三星不到,作为国产的,讲武汉话的短片我给四星~~
杨静儿宫哲,不过胸脸不同画,用的是替身(片尾字幕也标注了)816
方言电影能不能不要再讲普通话了
想起小时候的夏天,不盖毯子躺在家里的旧床单上,透光的窗帘把房间照得蓝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