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克的电影永远是关于极限与不可能,并让人以看似不可能的方式去站在另一个视角观看:一位德国导演,让说英语的美国演员认识到成为一名德国人意味着什么。开场戏让我们都眩晕了,因为他不轻易地提供给我们符号,而是将本该互相远离的东西都凝结在镜头中,于是我们问道:“他们是谁?”只要问出了这个问题,一切便都拥有了叙述的可能,而我们所熟悉的瑟克元素都是他抵抗的一部分。
9.4;如何不露痕跡地用冷漠處理那麼多豐富的感情
DouglasSirk电影的女主角都难看,男主角都挺好看,要是女主角能选点正常的,我想整体质量应该会上升,起码不会让人看着闹心。
一直都迷恋塞克电影中那种无药可救的浪漫,就算是最残酷的战争也无法阻止那种浪漫,本片中的男女主角在炮火连天的年代欣然相爱,那一次次出现的对酌美酒的场面又一次令人感受到了塞克的魅力,只有他才会拍出这样的电影,真的很美妙。。。
7.8/10。二战:因战争而失去家人的德国士兵男主与政治犯之女在乱世下的相识相爱,以及男主后来觉醒反抗德国军队但最终还是被愤恨德国的苏联囚犯所杀。表意有力的摄影美术(其中鲜艳浪漫饱和的色彩的作用同质于《苦雨恋春风》)是高水平,但作为传统故事片主题表达不够清晰系统(讲爱情多过讲反战)+男主的心理曲线较模糊,扣1分。
本来是很喜欢的。为苦难中的人们保留尊严、生趣和爱,又和当下的语境如此贴合,可能正是这种时局下最需要的那些东西。女主为了追逐自由不惜在轰炸来临时拒进避难所,其实也和学校最近的商圈就有疫情时,我和室友坚持翻墙出校骑自行车的心态一模一样。可是爱情主线以外的一切都那么僵硬,甚至是对纳粹德国刻板猎奇的想象。而片尾那一枪又将这种时局下个人能做出的微小努力全面否决……
①在无情的战争中度过有情的时光,令人牵肠挂心的爱情,令人扼腕浩叹的结局②无论多么艰难的岁月,权要依然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不惜别人的代价,快活自己的人生③让我们忘掉房间外的事情吧。天地之间只剩下你我,只要对方在,就是甜蜜的④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不会在你厌倦时结束,祖国处处皆前线,让你在断壁残垣中深刻体味苟活在战火中是个什么体验⑤战争的磨盘转得很慢,但绝对磨得很细,不分丑恶,无论良善,一切磨为齑粉
剧本扎实,但文戏太多露了怯,而且赛克不懂得朦胧的叙事美,导致爱情线太满而且不贴近真实以及整体叙事。多加俩条线应该会更好。
瑟克罕见的严肃之作.也许是因为拍到了自己熟悉且乐意拍的祖国题材,他放弃了其一贯的狞笑着向美国电影观众大撒狗血的作法,做到有节制.尽管是说英语的德国电影,却颇有说服力.据说颠覆了雷马克原作中幼稚的和平主义观点.作为战争浪漫爱情电影,却不生腻.鼓掌!JohnGavin实在太帅啦!
看了几部瑟克,印象里这还是第一部没有弄成大团圆结局的,但更令人回味悠长。德国视角的二战片,其实故事上没有很大曲折,情感的表现上也很克制,但其中蕴含战争中发生的一切,每一个人物都深受其影响。JohnGavin浑身散发着军人的正气,真是帅啊,瑟克挑男主角,还是挺有一套的。
影片标题浮现的时候,背景是一树绚烂的樱花被风吹落。在最美丽的时刻死去。伊莉莎白的信尚未念完,恩斯特就倒下了。那个年代的最佳可不是靠着大场面。我们一直比较日本和德国的态度而批评日本,但是不是也应该反思自己对待日本与欧美对待德国的态度?
以德国视角反映二战题材的美国电影,只看电影,真的以为就是德国电影一样,德军的最后一个春天,从残酷的苏德战场到满目疮痍的德国本土,人民饱受战争的摧残,而每个人都是二战的牺牲品,21:9高清画面,真的没有看过的好电影,画质好看的不像1958年出品的电影,值得收藏观看。
4.5跟《西线无战事》异曲同工,雷马克和Sirk还挺搭,虽然还挺少见他拍得这么宏大。男女浪漫情爱一贯拍得优雅漂亮,视听与节奏顺滑无比,在反战与精神世界的反思方面也给出了不俗的展现,细节特别动人,能感受到导演的泣血真情(有一个短评竟然评价Sirk“对纳粹德国充满猎奇想象”天啊看下Sirk的db简介都说不出来这种p话)。鲜肉约翰·加文是真帅,帅得窝神志不清【马丹,长得好像雷瓦啊!!!,可演技也是真的烂lmao。金斯基客串醒目,这场戏的打光是有点儿牛了
又回到了Filmothèque,一人占一排的感觉无比欢快。另外,克劳斯金斯基是在哪儿啊?
《西线无战事》作者雷马克的二战之作(近期可能上传本片,有需要的朋友请给我留言)
随处可见的警报声,麻木的民众,毫无生命力的世界,还好有一个属于主角的爱情,结尾很赞,战争下扭曲的仇恨,非常正经的一部塞克,不过在构图和色彩上,仍能看出很多塞克的风格
消逝于残酷战争中的青春与爱、俊雅与忠贞,只能在冰冷冻土里、断壁残垣里、硝烟弥漫里遗留下褪色的印记。战争怪兽蹂躏天下苍生,多少爱恨在其中戛然而止,尘封于过往,难以重见天日。。。结局加一星。
男主长着迷人的屁股下巴,但相貌太不德意志了。故事是士兵休假的教科书。
悲伤。一个爱情故事本该欢欢喜喜。被战争搞得,主角们高兴了2分钟,战争就回来打扰。不过是个好故事,很有沉浸感。也很接受主角们的感情。
我以为在塞克电影里无所谓坏表演这件事,结果在JohnGavin这儿遇到了生动的例子。整出戏要以他的转变为主轴,结果他却显得比默尔索还要置身局外。在知道了塞克的身世之后,我们才能意识到这部在他作品集里很特殊的作品是为死去的儿子而作的。难怪他把大部分德国市民和士兵都描绘得令人同情,这在50年代的美国该也是很大胆的。影片中的爱情在战火的阴影和阻断下艰难的绽放,最终这爱情却成为了主人公的丧钟,这是因为在爱与死之中夹杂着道德的拷问。而战争中的道德永远是两难而模糊的,这一灰色地带是身为道德家的塞克的关注点。在爱与死之间该如何抉择,且看你把道德的重心拨到天平的哪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