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感很不错但能看的基本上也只有这点...形式重于内容是现当代电影教育对电影艺术的最致命打击(一查导演又是berlinaletalents来的完了)
与“来自远方”正面撞车,关于一老一少的内心拉锯战。情欲在十指摩挲的磨刀中一点点累积,沉默寡言的少年最终选择了自我暴力来填补父爱缺口。虽然镜头都是些粗粝脏乱的场景,却被拍出了诗意——摄影功不可没。
看到影片最后,我后背发凉冒冷汗,为之心疼心碎,而后又为之解脱
天,不是很懂你们以色列人。
甭管哪国都有蔡明亮.....
用晃动的手持镜头拍出仪式感,很新鲜,做得也很好。有人提蔡明亮,但明显本片跟拍长镜头富于变化,不闷。虽然是单情节,但影片也把底层人民的生活扫了一遍。手把手磨菜刀等于手把手做陶瓷,情欲没有明说却来得异常热烈。探监一段没懂,联想到片中提犹太人和最后一场残酷的戏,是不是与割礼有关?
四星。一个被遗弃的孩子,生活在最肮脏的底层,出生就背负着种族和罪犯之子的包袱,宗教社会里又是一个罪恶的同性恋。一段由“磨刀”联系起的一个被遗弃的孩子与一个恋童癖的磨刀大叔的纠葛,师与生,父与子,情与欲,善与恶,怜悯与施虐。这段找不到出口救赎之路以最极端的方式结束,同时也没有结束。
干嘛拍长片。
简直了,剪个短片得了,还剪了九十多分钟,就这么点东西,镜头慢的呀感觉在0.2倍播放。
无尽的噪音
用整个童年磨出一把利刃然后自宫
几乎抛弃台词是需要勇气和自信的。很多私人个性化的角度,色调与光线也是。力求表现的社会景观与人物情绪也能让人碰触到。至少是让人有记忆点或者愿意去记住的一部影片。
我竟无言以对。无论如何从各种角度都无法接受结局的处理方式。情感最内敛,结局太极端。也正是因为如此,它才会令人难忘。
一部鸡肋电影,从头到尾充斥着面粉机、磨刀机的嚓嚓嚓声音,特别烦不说,两位主角就那么呆着一句话也没有,最后小男孩挥刀自宫,镜头停得特别突兀,像是故事没讲完,更像啥都没讲。
老头,这么嫩的草也该下嘴!
781M。男孩儿因为不满磨刀老头搞小男孩,而不搞他,愤而挥刀自宫。
骚年,你这样做很危险呀
綠畜們都在想什麼,身為異教徒的我無法理解。。
结尾能让人记很久。
世界在奇怪地对待巴勒斯坦这个苦难的民族,它的最大悲剧或许就如萨义德所说的那样“成了一个受害者的受害者。”但最终电影关注的还是人性,那些我们懂得和不懂得,知道和更多不知道的。这是所有人的共同性,但会因为特殊的背景而出现不同的变化。政府凶恶,但即使最底层的人都依旧在生活,面对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