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影来说可能比较普通;但重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以及各位大导/演员的阐释很有趣。我们如何理解戏剧,定义剧场,又怎样评价这一演员训练体系的价值;而无论你持有何种观点,有一点是确定的:戏剧存在是为了帮我们更好的生活。btw:北影节用的俄语版本,没有翻译各位导演的名字;b站有一个英文版,从背景资料搜集的角度会更userfriendly一些。
给这个出场阵容加一星。“戏剧让我们去了解人,了解人而后诠释人。而诠释了人有时就是保护了他们。因为有的时候,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们自己。”
无数次我们在接近的过程中远离。一些关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能量和辐射。
进入困难,非戏剧背景。但,梅姨、昆丁、尼采、酒神太阳神,渐渐把我带入。以及,关于NOW,关于feeling,关于truth和reality,莫名curing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5411K79R/
基本上算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徒子徒孙对于其理论框架的神圣地位的一次膜拜和审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一点是一个好的演员,但他可以算是一个好的老师,他的理论对于后天成材的演员而言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指导意义,其中一个导演的形容比较贴切,他的理论框架就好比支架,虽然支架是冰冷的,没有生命,但是这个支架可以帮助人延续生命,某种角度也可以理解成理论对于实践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斯式体系强调演员要与角色产生某种联结,同时在亦步亦趋的模仿中不断地对表演的技艺进行突破,但从影片中所呈现出的细碎的戏剧影像排练资料上来看,解读的角度似乎存在着局限性,若能扩展到电影维度或者是舞台剧现场的话,以及再加一点斯氏本尊的历史资料或许能让现在的人们更能感受到理论之光所存在时的那一缕温暖。
奇妙的剧场感官,斯氏信徒对其人理论的融会、反思与再延申。当然一切内省的目标是再去洞察戏剧与戏剧工作的本质,于今时的迷茫中寻找与前人能量的共振。电影死亡后或许人们会再回头去估量戈达尔对影像形式的拆解与赋力,那时的电影或许得以如戏剧般向更深处进发。BJIFF@百老汇MOMA
背景知识缺太多了看起来费劲
对戏剧圈不是很了解,但看了俄罗斯演员们排练戏剧的片段,感觉他们演戏特别有带入感呢!所以,我觉得吧,你别管学的什么流派,你演戏能让观众有代入感,能让观众置身其中,那就是好演员呢!其他的都没有必要扯呢!
戏可能比生活都要真实
Ummmm……
访谈为主,基本上没有太多所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介绍,作为了解不多的观众感觉不是太友善的入门选择,开头感觉就像是排练实录和访谈的混剪,后面在谈话中找到一些脉络之后观感好一点,有些comment还挺有趣的
想起来罗杰伊伯特的书叫《生活本身》。戏剧和生活的关系,讨论的人蛮多,好玩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抽象表演原则,是跨时代和国家的,可也与当时(岌岌可危的)生活密不可分
蛮有意思值得看看的纪录片很多金句
糟糕的翻译=看了但没有完全看
谢列布连尼科夫拍纪录片都这么天马行空(。前半段的平铺直叙我有点不习惯不得要领,后半段茅塞顿开,“戏剧让我们去了解人,了解人而后诠释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或许已经过时(他也希望大家不要被禁锢要创新),但最重要的是表演需要真情实感,不仅仅是戏剧表演,去理解角色的行为动机然后表达,观众是能感受到的。优秀的作品是能在情绪上打动人让人念念不忘想反复看的,可惜现在很多人都不懂,不管是行业里的人还是观众。
半只脚跨进戏剧门槛以后,看这个纪录片还是会有一些澎湃时刻的,看不同人对戏剧、剧场、表演的理解,找回了自己为什么爱戏剧的理由。但这个俄语版本所有的被访者都没有翻译,看得真的有点儿懵
连研讨会我算是看了两遍半。早该有这么一部纪录片了,被采访者也算是当代戏剧届的全明星阵容:列夫多金、布图所夫、克索诺瓦斯、米哈尔科夫、唐纳伦、米切尔、菲力士金斯基……甚至那时候谢列布连尼科夫和果戈里中心都好好的,让人感慨。未来也不会有这么一部纪录片了。本片的一大亮点在于第一次找到了斯坦尼的在世时的有声录像。作为戏剧研究者和教学者都很值得一看,然而北影节的中文字幕太拉胯了:错译、漏译、不专业的名词……比比皆是,让人恨不得自己上手做个精译精注版。
感受到了大家对斯坦尼的崇拜
以为是传记原来是招魂,有待重看消化,音乐音效太满了吧一惊一乍的,原本已经很澎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