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的中日之间是多么友好啊
宗次郎的片头曲现在被我设成手机铃声啦
八九十年代蜜月期的纪录片无疑是可以写进世界纪录片史的。题材上久违的可以全景式拍摄这个国家的一切,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然而并不纷乱无趣,这种全面性反而使纪录片取得了更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视角上是平视的,没有以拍摄者的角度过度揣测,一切都是依托于现实本身,非常亲切,非常朴实。
搞到了DVD,把它和《河殇》的dvd放在一起,仿佛知音多年重逢
那时国人民风纯朴,不像现在。怀念啊。
除了历史方面的价值,里面还记录有很多黄河沿岸少数民族过去的生活方式,比如乘坐羊皮筏子过河赶集,古老的宗教仪式,上万人聚集的野外山歌大会.....现在属于罕见。宗次郎的配乐给人一种犹如唤起前世记忆般的乡愁。
一部旷世杰作,犹如其所介绍的黄河一般!
常识错误不少,不过那个年代拍的,不容易。
太良心了😘
好看
鬼子镜头里的80年代小镇生活简直是生机勃勃如火如荼,可是顾长卫镜头里的却是压抑至死的;王彩玲自学意大利语唱歌剧,哪有浓妆艳抹大唱青海花儿的劳动人民可爱!
这部和央视合拍的纪录片,虽然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有点过于主流,看得出很多台词都是CCTV提供,但是就片子本身还是给予5星,因为拍的实在是太牛了,也太不容易了
塔尔寺那集意识形态对立的味道有点重,其他还好。内容超出想象的丰富,80年代中期就能拍出这样的纪录片,必须说声了不起!
非常好啊
挖到宝了,B站有。感觉以前民俗活动好丰富。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帆船。黄土高原上的房子真节能减排、因地制宜。可能2.3集涉及西藏、宗教问题所以B站没有?比较奇怪的是其实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图,黄河跟西藏没啥关系,完全不流经的。但里面的表述经常有西藏、西藏人(不是藏族),搞得我怀疑人生去看地图,还百度了,以为行政区域有变过,因为很多是青海玉树、果洛的地方吧?而且那时中日蜜月期,如果当时日本政治不正确的话肯定不会被同意来黄河源头拍摄,就很迷。所以才B站没有吧。
黄河,起源于海拔4500米青藏高原一条地下小溪,清澈见底;途中九曲,泥沙俱下,到山东河口再次变成泥潭上的数条小溪,还是清澈见底。放佛也是人生,干干净净来,混混沌沌一辈子,什么也不带走。NHK这套纪录片,沿途的风土人情和地里水文,远比我们自己的纪录片详实仔细,且脚踏实地。
内容超级丰富,tvb的粤语旁白也配得很生动,强推
怀着爱和凄楚
我想,這是郎木寺第一次進入彩色膠片。
《丝绸之路》同款,华文版依旧是郑裕玲讲说。NHK一年半的黄河之旅,「5000多公里长的黄河从西藏山区地底渗出的清澈小溪开始,越流越广,流过深谷,经过沙漠和黄土高原,来到中国北部平原时,速度减慢,河道变宽。最后来到渤海,反而被自己的淤泥阻挡,唯有涨潮时才能流出大海。旅途中,队员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景,见证了人类如何改变黄河方便自己,他们见过中世纪的城邑,古陶瓷、古代佛庙,还有不同的中国人(藏、土、回、保安、东乡、撒拉、蒙古、达尔扈特、汉),工作的,休闲的,祈祷的,他们被黄河困扰,同时也为黄河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