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充斥着焦躁的末世情绪,故事的内外矛盾加剧了冲突感。同时,大量的长镜头和巧妙的背景选择弥补了器材的缺陷,让故事在一个到处充满标签的现代中国社会展开。应亮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还能拍出如此的处女长片,非常难得。
故事与动机自然是好的但一些地方似乎做作得有些过头对于妄搞一个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来说
基本没有特写的一个电影。看完还是不知道演员长啥样。这就是独立电影吧。
导演的话:这是我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片子的叙述视点是属于影片中的那个儿子的。当然,同时也是属于我自己的。我想,这个故事是关乎成长、寻找、失落、信仰、发展、灾难以及重生的。
纵使那么多的瑕也掩不住那如惊鸿一瞥般的瑜
这就是现代的中国,谁取代谁,谁实行正义,没有章法,全是人为。刚开始以为像《菊次郎的夏天》,后来变得十分血型。那个淹没的大佛,那个卖唱的小女孩,那些泄洪区。
这种片子,故事高于一切。一开始我以为是菊次郎夏天式的“找妈妈”剧情;摩托车那段,音乐配的不错,可惜这种单机拍摄画面太无力了;警察同志在熟睡中露出了甜美的微笑;那两只鸭子真乖;娃,你要雄起!原来是个残酷青春的片子。配音我喜欢,很迷幻。
尊重、敬畏
三万块能够拍出这么完整的长片相当难得。刀疤男教徐云像男人一样吃西瓜、局子里醉汉戏弄警察、徐云去小溪里的佛头许愿、一座水位上涨需要撤离的城市,都是这部片子的闪光点,幽默而诗意。如果导演能对镜头做更好的取舍、收缩一下叙事节奏、减少一些多余的嘈杂的背景音,这部电影会更好。
惊喜。像是韩国导演的作品。器材后期跟上,不成问题。时常有灵光闪射,选景尤佳。
汛期警报与悲剧的酝酿发生有互文的意味。背叛家庭的父亲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也背叛了生养他的农耕文明,但显然他无法融入所谓城市。刻在他骨子里的是小农经济体制下繁衍而生的愚蛮的劣根性。少年埋葬了五十块钱和父亲的一绺发,像是在心底默葬他所经历的商业社会里的阴暗与情义,以及,他骨子里流淌的世袭的农人的忧愁。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切断了来时路与归去之路,无处安放的魂灵,在最好的年纪里,浪费了他最最宝贵的一切。
三星半吧。。。有些地方才华横溢。。有些地方没HOLD住。。怯了,,推荐给PROGRAM同学看现实题材
粗糙,鑿痕過深,收尾該斷不斷,但細節不無驚喜!私心多加半星。主副線配置。聲音。廣播(尤其末段黑白畫面,男孩變世故vs.ㄏㄐㄊ繼任)。景深。超現實處理。尋人題材。
有少许超现实主义掺加的现实主义风格独立电影在我而言肯定的是视听语言与电影本质的意义
很一般我只能这么感觉这个小孩属于极度闷骚型的最后杀了自己的父亲
除了有点刻意的长镜头之外,应亮告诉我们,做电影,材质不是关键。
最生涩的就是最原初的,也是最闪亮的。
这个小众小制作的片儿,跟我有一点渊源,扮演警察叔叔的那位叔叔,非常赞。
极其想打5星,但是父权思想的贯穿,以及最后一段多余了点点……所以
这应该是个不错的电影,可惜听不懂四川话,也没找到字幕。由于制作条件有限,电影采用大量的静止镜头,但不影响故事情节的叙述,并且巧妙的和广播的关于汛情的新闻报道、市领导省领导的讲话、国家领导人接班的新闻等呼应,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