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短小的纪录片,但意义很厚重。追踪的四位写作者,以文学创作作为生活的支点,呈现了他们的阅读还有生活日常。希望拥有多重身份的他们,多多被看见。是在广图与主创一起看的展映。王计兵老师的两本诗集,去年都有看过,阅读时常有被戳中,而在现场,看到王计兵老师给妻子朗读后,“苦尽甘来”四个字一出,瞬间被打动到,感谢多次给予泪湿眼眶的机会。
#广图纪录片中心#生根发芽于生活,这种真实情感和距离感很有力量。被摄对象思维清晰、表达流利,摄制技术如此成熟,只拍成快节奏短视频太可惜了。
文字没有学历的要求,他们的文学素养比我高多了。努力在天赋面前好苍白无力。我真的有读写障碍吧。
“真实”,是我能从纪录片中感受到的力量,因为真实所以动人。每一位作者都被文字滋养着,纵然生活对其百般刁难,但其不抱怨,用文字记录作为与自我和解的通道,也连接了我,感谢!推荐!
广图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放映,王计兵老师现场交流时不解,什么时候“正能量”成了贬义词。只能说阅读推广任重道远,被唾弃还是来得晚了一些。“苦难不值得被赞美,苦难就是苦难,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赞美的。”恰恰是王计兵老师最崇拜的余华说的。范雨素老师应该很理解,不会有这样的疑问,她的那段也最有力量。
他们的作品,没有什么文学技巧,更多是靠质朴的文字来打动读者。他们的故事,也符合当下的主流叙事。一个社会中的普通人甚至是底层人,依靠自己的“才华”,写出了其他普通人无法写出的文字,这就形成了一种反差。这也是“普通人如何一步步取得成功后”的励志故事。也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故事出现。
文学不分性别,年龄,职业……活在平凡世界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产生文学创作的丰沛土壤,这份土壤会给自己慰藉,会长出花来,聊赠人间一支春……
太美了,震撼人心!
文学并不比生存高尚。又或者说,文学也不过是为了生存。
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无论世界是否爱我。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我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