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8重看;4.5;光阴漫涊,隽永诗意,有情还似无情,相见争如不见,欲语却还休;世故人情拿捏精准,留得几分空白余想;80年代的影像风格特质明显,产自一个时代,也是一个终结,这样的风土或地貌,炊烟或田地,以及突降的大雨和村口的古树,都是无法复制的,回故土寻根的乡愁,在内地改开的初期尚有迹可循,三人关系的暧昧纠缠不免联想到地缘政治的折射,多处结构对称、隐约串联,只能感叹如今再也难见这样的电影。波光流影,桨声欸乃,时光在欲说还休的语境中、在万物更漏中、在徐缓河流中,渐次立体分明,直至归去来时的路;“到我们这样的年纪已经有人开始死去”,瞒了十年的死讯,在梦境中重见故人、回首却见遗像的刹那,竟有一点惊心。
王家卫、杜可风、张叔平是创作铁三角,他们三个人合力打造了无数美轮美奂的现代梦境。
这片儿今天看起来简直是个C(2,3)的故事……摄影还挺讲究的,风景拍得不错,特写特别精到。斯琴高娃老师及其片中丈夫有一种虎妞和祥子的既视感,闹离婚那段直接变成喜剧,全场气氛甚好。然则香港导演来拍大陆故事总有中说不清楚的矫情,这个故事搁台湾新电影路数恐怕会更好一些……
【MM影城2K数字版】恬淡静缓,相当写实的拍法,对潮汕农村的生活日常与都市异乡人返家后爱怨交织、怅然失落的情愫都呈现得真切无比。家家经难念,乡村人安宁度日却觉生活无趣如菜里无盐,城里人自由新鲜却终是空忙活无处依凭。青梅竹马的三人,再也回不去曾经,告别后相见竟而不如怀念。养猪洗衣刮锅灰,平淡表面下暗流涌动,百年老者陆上帆,写实风格里隐含象喻。PS:简单总结下摄影指导潘恒生的映后线上交流分享:拍摄时由于围观者甚众,亦在戏外造成了一定的文化碰撞,不过导演主要追求的还是尽量如纪录片般的写实展现,在表演指导上也就有所分别,严浩要求新人顾美华主要自然地演自己即可,而老戏骨斯琴高娃则需尽量压制自己稍带舞台浮夸腔的表演。摄影上,因器材简陋,临时各种土法上马,如以木板、橡皮筋和海绵做的土制斯坦尼康。(8.5/10)
同学渐老,少年成婆,我们还是不要再见面了。
清明节电影。电影里,一切都是干净明丽的。所有时日年岁的汹涌记忆,像那河堤背后的榕江水。你看得见帆船高高的桅杆在经过,孩童高高的纸鸢在飞,所有你怀念的人事物,近在眼前,可以感知。
29年的距离很长,但终于我还是找到了你,2013年的第一天。兜兜转转,有缘相遇,这次终于可以不再错过。梅姑吟唱着同名主题曲悠悠的遗音余韵在片尾响起片刻,泪湿衣襟。
终于有高清了,拍得真好,散文诗气象,抒情却克制,80年代农村生活侧写,算是港台同胞省亲的“寻根文学”电影,把潮汕地区拍出北方的无垠苍凉,南方的水汽氤氲迷茫,也是高手了,张叔平美术,潘恒生摄影,喜多郎音乐加分。可以和唐书璇《再见中国》,张婉婷《八两金》互文观赏,更能理解这份乡愁之苦。
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年华飘过歌声似水流,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水乡温柔何处是我家~
公映没有看过,再看就是最近的修复版,百度网盘投屏看的,光阴荏苒,物是人非,那个年代的所谓优秀电影,今天再看也就是成了历史记忆;所谓的豆瓣评分也是一种对回忆的装点罢了,我们回不去那个时代了就像现在也不可能再拍摄出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一样。
4-如同影片的粤语和普通话配音(映后有解释是时代行业局限),剧本与地方也有一定的脱离感,导演在映后提到片中女性角色之所以相当强势,是观察了当年的香港女性如是。我想斯琴高娃和谢伟雄这样的夫妻关系也是来自对岸,毕竟在潮汕的婚姻观念有多落后,生活在此的人深有体会(即使被批判与资本同构的芭比都可说过分超前和冲击了)。当然这些可能都没有80年代的汕头风土能出现在本地的杜比大银幕这件事来得重要,即便显得有些景观化,但能以这样的形式,逆岁月流水而上,与故乡相遇,仍令我感动不已,说一切道一万,重要的是这份影像,为此而加至四星。回家的路上太太说起了很多她小时候与爷爷奶奶的老厝,包括与逝去的亲人相遇的故事,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很多事,当时经历的时候不觉得,有一天突如其来,情绪就像一个圈把时光相连了。
最近睇到大銀幕,依然感動,根本就係我前排隔15年返去嘅故鄉...斯琴高娃好似我媽,嚴浩新浪潮猛將.以前只是看電視的.講的是潮汕鄉下,我是潮州人,還聽得懂潮語,也會說(現代的潮語我就不大會),我也有14年沒回去過,近鄉情......(那字不會寫,恰似我的心情)
网上流传的av画质资源不忍卒读,一直期望着有机会与之在电影院重逢。机会终于来了,灯光暗哑,划痕似沙,沉积多年的期待值与现实中差距不小,失落也是一种美。观毕全片,暗自思索,银幕上下的人生不也一样。
满眼的乡愁。几近完美。和去年的《浮城大亨》电影的主题上有点像,可以看到一个时代对于个人的改变,但这里是诗意的诗,不是新片那个史诗的诗。这年头人们越来越向往那些不会被时间改变的东西了,但往往进了人的眼就意味着很快就变了。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人活得真正幸福呢?★★★★★
終究是兩個世界的人,漸行漸遠。PS:80年代的廣州白天鵝賓館跟現在還是那麼個樣。
故事其实说的并不是很好,但那种惆怅的乡愁通过镜头对乡村细节的描绘表达的很到位。
电影在不疾不徐间就勾勒出了时间的模样,充满诗意的画面赋予了其隽永的魅力,面对逝去的岁月,只能尽可能地去抚平伤口,不加盐的日子其实过起来挺好。
谁在命里主牢我/每天挣扎人海里面/心中感叹似水流年/不可以留住昨天
谁是谁的盐呢。
也是一个三人故事,放置在现代性和乡土人情的背景下,那种既羡慕又自尊的情感结构特别微妙。很少看到这样一部几乎完全认同的港片,而且不仅处理香港问题,既接地气又富有诗意,宏观上细节上都很从容,就连矫情的女主和一些矫情的表现方式比如反复使用的配乐,都因对时代痛点的准确把握而显得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