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的东京下町风情,和现在的日本真不一样。想把系列48部看完是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
三俗喜剧,若不是三俗怎能如此受欢迎呢……山田洋次拍到《弟弟》真没什么长进。渥美清的肢体语言好丰富,好喜感。笠智众的酱油打得也好喜感。
Siff第三天,影城1厅,50周年4k修复版,8.4分。1,将电影拍成如生活般笑中带泪,如日月般星移斗转,这可能是电影所能到达的最高境界之一了。片头记录式的黑白影像仿佛模糊了生活与电影的边界2,阿博对小樱的告白(告别),是最让人感动的段落3,终于明白渥美清在日本男演员中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原因了4,大家一起观赏大荧幕的欢笑(和泪水),是影院存在的真正意义
山田洋次毕竟只是个一流导演,一年又一年的唠叨着那些下层人物生活中的琐事,偶尔感发一下都市人行走中的孤独
2B青年欢乐多,又闹又傻,但好温暖啊!
所以松竹是打算今年把前四十九部全4K修好吗
打落牙齿肚里吞的浪子寅次郎~渥美清演得好极了,这样的电影中国可能拍得比较少,人情味太足了。
像看了3集东京版《老娘舅》聒噪和浮夸的嬉笑怒骂之下是超越时代的质朴人情味大概就是庶民喜剧的魅力所在吧/SIFF第8场
世界最长的系列电影,全长48部,1969年-1995年,松竹映画出品。记录了日本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迁,饮食、衣着、建筑、宗教、民间习俗与庆典。“我生长在东京的葛饰柴又,是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姓车,名寅次郎,人们都叫我疯疯癫癫的阿寅”四方脸、小眼睛的寅次郎,形象出众的让人过目难忘,渥美清不愧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喜神。善良单纯、豪放直率、追求爱情,又穷困潦倒、一事无成、脾气暴躁。第一集,吾妹出嫁记。
盛开的樱花使我想起了故乡………开头音乐起来,加上阿寅的独白就能让人落泪。失恋时好难过,疯癫时很快乐,偶尔讨喜,经常犯错。人情冷暖漂泊不断,嘻闹风尘化作苦涩笑颜,却又担心青年的未来道远独孤。“盛开的樱花使我想起了故乡”,这不正是那歌儿里唱的“我多想回到故乡,再回到她的身旁……”吗?望乡情最深,游子多泪痕。或许,正因共同生活在这平凡的世界,才有了这许多相似感触。
40年后山田洋次还拍了部叫《弟弟》的电影感觉是他换了种方式又诠释了一遍寅次郎的故事只是这次仅仅用了一集就讲完了他的一生
第一部就高开高走,奠定了本系列悲喜剧的基本格调,渥美清过于突出,倍赏千惠子都沦为陪衬,真是不简单呐
最伟大系列电影的开始。传统日本家庭剧的模式下突然几个超级无厘头台词一闪而过。20年后再看到以前的相亲第一句话竟然是。你是不是还那么傻啊。重情重义的寅次郎长辈眼里冥顽不化的寅次郎一事无成吊儿郎当的寅次郎居然也是个会哭会失恋会替别人着想的寅次郎。笠智众志村桥以及年轻美丽的倍赏千恵子。
随着风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旅行箱中装着的要卖的便宜货,就是下一餐的饭票。在错误的时间回家,说出错误的话,和家人邻居打打闹闹,让美丽的妹妹经常落泪,悔恨不已的再次离家出走。
“较之小津对中产阶级题材的偏爱,山田洋次更多地把视线投向社会中的边缘和底层人群。”……可更多视线就代表立场转移吗?未必!一开场导演就通过寅次郎的两个“小动作”作性格定调:一把抄起就要进洞的高尔夫球、旁若无人擦身而过耳鬓厮磨的恋人。反映此公:乐观热情却又总爱误人好事!后续情节证明果然如此。先看妹妹的相亲。假如山田是要站在底层立场温讽中产嫌贫,他会让哥哥的餐桌礼仪比较得体,可得体未换来好感亲近,屡遭针对嫌弃于是婚事告吹。实际剧情刚好相反,让观众感到越界出格甚至无礼的反而是寅次郎(当然要以喜剧风格去平衡)!再看男主自己的爱情线。原以为与主持女儿冬子情投意合,谁曾想人家只把他当作徐志胜,且那未婚夫无论身份背景还是身材仪表都非常的都会白领俊男感。导演在暗示真正的问题并非阶层偏见而在于你自个的性格长相!
從頭看寅次郎,第一集未有往後的好看,但依然人情味濃郁真摯。從前就寫過山田洋次的《弟弟》是懷念渥美清,再看這第一集,婚宴的場面不又變奏地在《弟弟》重現了嗎?那種真與不矯飾,現在的導演真拍不來
日式小人物的生活,因为真实所以可爱。画面展开,一股乡土气息迎面扑来,难免唤起旧日一些回忆。系列第一部,渥美清饰演的这个阿寅还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倍赏千惠子女神范十足!
其实也没有多好看,但是拍了49部诶,的确是意义非凡,渥美清的出色演绎让我们感觉到寅次郎就像是身边的朋友。庶民喜剧,正因为戳中了我们平凡普通的人生而显得珍贵。寅次郎的爱情永远是悲剧,樱花开了又谢,时间走走停停,你我都是过客。
大长篇系列的首章,有欢乐也有温情,但终究不比山田洋次后期对家庭生活与亲戚关系入木三分的刻画。
寅次郎系列的第一部。原来寅次郎的妹妹樱花在第一集就结婚了,而寅次郎爱上的第一个女人是笠智众主持的女儿,当然又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恋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