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极了,谭墨完全掌握了自由的方法,可以说是“摄影机——自来水笔”理论的实践者。你以为是真实电影,或者像《北京的风很大》那样逼问路人的行为艺术,其实她是在用影像记录-追溯-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自省式的发问中,找到失眠与环境(当下影像)与成长(历史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被剪散的凝视镜头简直是对库里肖夫效应的最佳阐述,也是对创作者、对观众自以为找到答案的质疑和嘲解,更高级的是这种对解读的反抗是无姿态的,只有一双锃亮的眼睛在一片绿光中盯着你。
虽然片长仅16分钟,足以进入我今年的纪录片十佳,在中国,让纪实真正先锋起来。
绿眼睛盯着我也盯着你
女巫布莱尔的第一视角,焦虑状态下的失眠定格,采访了家人同学个路人。真人永远是无法调度的意外,成就了片子的离奇。导演的自我解构和探索,因为波兰语还不行所以先拍摄自己。谭墨的波兰学校出过波兰斯基和基耶斯洛夫斯基两位电影大师,来自栗宪庭的女导演独立自主,镜头语言游刃有余。
导演的潜质,在这部16分钟的作品里尽显无余,期待她的长片作品。本想评五星,特意减一颗星,为导演未来的作品留有余地。
北京风很大,波兰夜太黑。
绝妙
为那些数过的羊树碑立传,
失眠的图像抹平了时空的区隔,一处翻转过来的所在,那双绿莹莹的眼珠是谁?!
直面一个问题,当发问时,以闯入者姿态侵犯到他人的私人领域,实际上又回到了自身的状态里,所有问题的指向都是朝向自己。侵入他者的梦境,是一种夺取被剥夺的权利的斗争。被迫收回,再侵略反抗。
跟鬼一样!
很轻盈,灵气
人如鬼魅,不见日光。自由的影像,不自由的睡眠
突然就对波兰这个国家有了浓烈的兴趣,计划一次旅行?
虽然表演痕迹不少但还是蛮可爱的妈妈半夜京剧唱腔加分
可以的哦,拍出了惊悚+喜剧+荒诞现实主义的奇妙效果?
一种火星—影像,或说,像拍摄一部《火星综合症》那样拍摄《北京的风很大》,绿色的荧光在夜间穿梭不止,这是胶片时代的人们无法得到,甚至无法想象与理解的一种影像:我们不再捕捉四处散射的光线飞逝却残留于胶片表皮之上的斑斑印记而是反为光所吞噬,还以一个消除一切影子的没有“黑夜”——其反面则是“日以作夜”——的世界,瞳孔在这里就作为幽冥的反射装置让我们在彼处看到“摄影机”,看到我们自己的目光。这种目光也捋平了地层的褶皱,似乎制作出了一个巨大的时间——或许还包括空间——的虫洞,在一瞬间,我们如折叠纸张般轻易地越过了半个地球,从罗兹到淮安,谭默好奇又平等地注视着每一处,我们也是。2024.3.26
喜欢,睡着的城市睡不着的我。私人化又公众化的复杂情绪非常动人。想起温尼伯湖
空间以非理性的方式不断展开延伸,无处安眠的人走下床,捕捉散落在外的游魂
化日常素材为自我表达!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