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街景实拍,国粤语交织,流落异乡,相互救助,抗战募捐,歌舞演剧,艺术与情色之争,把抗日前期香港的复杂环境表现得十分真切。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贯穿全片,把时代的悲凉与苦难给喜剧化了,很能够鼓舞民心。落难相逢、共赴前程。
老师安排的,还挺好看的。
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喜剧片,相当程度上反应了当时香港的社会与人文。剧作上挺流畅的,而且有不错的喜剧感和娱乐感。
披着抗战的娱乐片。
蔡楚生在香港拍同胞抗日,热血男青年一路上鼓舞爱国士气、批评装神弄鬼的人、拯救失足文艺女、打击假借艺术、爱国搞的色情行业,故事还是挺丰富的。
号召回到内地抗战,有宋庆龄的影像记录,小童星容融表演出色,构图、灯光、转场调度有考量。
和《孤岛天堂》和《游击进行曲》一样题材的影片,可见当时蔡楚生在香港拍摄环境很是恶劣条件很差。剪接段落之间有些问题,但不妨碍观看理解。大量市容市貌的拍摄镜头,还有宋庆龄。可以作为纪录片的实事材料来看,具体呈现出当时香港的战前真实情况。影片所隐藏的抗日路线和情感特别长,从东北九一八被占领开始梳理,《长城谣》的出现,到东部战区八佰壮士的点题,可以说整部影片都是极其鼓舞人心英勇加入抗战的。最后的打斗有点闹剧特点,但策划人被脱下衣裤即符合了裸替舞蹈的宣传又达到了讽刺戏剧的效果,再一次让沉醉于纸醉金迷的人面对现实,反思自己。蔡楚生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将贫瘠善良但胸怀大志的小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而且影片比较好的做到了与香港本土文化结合,粤语和国语的交融,北方人的南下都是这部影片的主要特点。
大量街景实拍,国粤语交织,流落异乡,相互救助,抗战募捐,歌舞演剧,艺术与情色之争,把抗日前期香港的复杂环境表现得十分真切。革命乐...展开
对那时的中国有巨大的意义!
国粤双语,民国港普,爱国动作片,没有审查的时代尺度还是很大的,虽然也因左翼意识而要做出批判。导演观念和意识,以及场面处理都是抗战电影里的翘楚。只是流落香港,演员人才缺乏造成表演较国防电影以前退步,实属不易,反而是细路哥的感觉最在线,别人包括主演在内都沦为“哎交”了。片尾场景,把观众期待“裸舞”的欢呼掌声,以及后台大打出手的人们,交叉并置,最后登台亮相,很高明啊。同年,香港沦陷,又是颠沛流离,片尾狮子山依旧,但现实远比电影的加油打气更残酷。
20211209
中国政府正式抗日背景下,蔡楚生在香港的又一部抗战电影。在香港的同胞们心和内地一样,拒绝帮助敌军被关的老高和接头流浪的小帐救护了从妓院逃出来的小风,三人相依为命。电影里有几首抗战歌曲还有歌舞段落,女主容小意出身上海梅花歌舞团,有基础。把男女的个人小情感融入到抗战中去,片尾字幕感动!
看过留痕
市民情节剧的苦情滑稽和吸引力歌舞,加上国防影片的直接而暴露的纪实性宣传性,政宣片要遵循商业规律,80年前已经探索出了道路/作为落后物的粤语和作为中转站的香港,南下影人的流离情结在战时亦有显示/给影片做活广告亦是蔡老本人的创伤/香港演员的夸张表演足以猜想彼时香港本土商业片的样貌,可惜片子已不存/现在来看的确有些简单粗暴甚至民粹感,但这又何尝不是蔡老的人道主义和丰沛情感所致,“个人的苦难溶入他人的苦难,你会微笑着活下去”,草根出身自然会同情贫苦大众,敢爱敢恨不好吗?/商业叙事套路和政宣口号结合,其实无意描写香港也无意实写现实,到了战后情况却迥异,其实都是服务一个现实的目的/歌舞班一段可以和艺海风光相比,摩登女拿望远镜看版主的挺有意思,当时可能只是滑稽,现在却成为了现实:男性将自己商品化供女性凝视
有些桥段已经很港片了
八百壮士国防歌舞罪恶之城出卖灵魂裸体艳舞公开卖淫以艺术之名行淫秽之实无良商只会哭的表姐“商人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女主和男主竟然是夫妻,女主还是第一代射雕英雄传的黄蓉!
呵呵自由大舞台
前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