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懂?所以,为啥不请假....
#Hardfilm城市新浪潮青年影像展#有设计但也设计过多且过度,无法共情,只觉得无病呻吟。
没记错的话,最重要的另一个角色全程没入画,反而在体验上契合整个误解小男主的语境。另外,真诚与否已经不能用以分类今年集中看过的这些短片了,有的虽然起点真诚,但呈现上真的太全副武装太驳杂了,隶属学院派又保持纯净感的太少了,好难。这部是纯净的。
先打5星再说
5。@cathayplay
贵在自然。
托管班少年的委屈故事。
五星给我被触动到的感情。因为我有一个学生和这个孩子很像,所以我看的时候很能理解周围人的眼光,很慢很笨的人确实会让普通人着急。可能因为选自导演自己的真实经历,所以有一种浑天然的真挚。让我也从这个孩子的视角去看,然后同理了。
#HCNW2021##Hardfilm城市新浪潮青年影像展#英译《theblueboy》很喜欢这部影片的所有小演员,他们表现的很自然,没有看出太有破绽的表演。小男主虽看起来傻傻的,但在结尾情绪的渲染处,照实打动我许多。
逆光摄影直呼这剧本和导演我救不了
小男孩几乎没有完整说完「一整句(场)」台词,而这种“语言”的不完整性赋予了影像更宽广的深意。导演善于情绪的把控,对孩童与成人世界之间的距离保持一种茫然的状态,而这个距离,是作者用影像创造出的记忆长度。作者自身的生命经验为创作,将过往的记忆用影像这个大众媒介进行重现。#HCNW2021#
真诚可贵!一个极其小的生活片段,有些羞涩也十分可爱的小孩,在误解中成为了所谓的坏孩子,这样的片段在还是小孩子的我们时太普遍了,就是在那一瞬间的自信和犹豫之间,误解和偏见就笼罩开来,一众人的议论包围和来自大人的责骂和粗劣评价对于孩子来说是无形和真实的城墙,以至于许多人可能会许久深陷于怀疑或否定自我中。能够细腻地如此呈现,实在难得了。
@cathayplay
【城市新浪潮影像展】
无法融入世界的善意便成了世俗眼中的坏
#HCNW2021#@Cathayplay3.5
#HCNW2021#孩子理解不了大人的规则和世界,大人也不尝试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试图理解,误会往往因此产生,所谓的坏孩子,往往却有着最纯粹的内心,小演员很棒。
没交代清楚
#HCNW2021##Hardfilm城市新浪潮青年影像展#最后一个镜头还是很有穿透力的,当小男孩看向镜头的时候,似乎也望见了曾经的自己。虽然可能是根据作者自己曾经的生命体验改编的,但是其实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片中所体现的“家长作风”想必很多人都曾有过体会,尤其是当自己由于木讷还没完整说话就被武断地打断,进而被代替进行表达,被贴上自己完全无法接受的标签,这类事情真的足够普遍了。这部作品也算是典型的中国式童年记忆了,于是也就拥有了更强的影像意义,甚至都可以拍成一个系列,值得鼓励!
#HCNW2021#以孩子的视角面对大人的压力。画面稍显粗糙。回想起从前上课被老师支配的恐惧。一个小小的事件,在孩子心里起了一场风暴,甚至在成年后发出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