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竟取自DavidAttenborough,看此片仿若看自然纪录片,人自诩由动物进化到人这最高物种,片中的Marina却愿退化成动物,模仿纪录片中的动物行为,性交于她就像动物交配,回归本我,她脱衣时裸露的肩胛骨如同鸟类的翅膀,却无法飞翔,与《狗牙》不同,后者被人为囚禁驯化,而前者是从心选择,
希腊的一个小镇。两个女孩。一个从小跟爸爸长大、有点古怪的女孩。她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动物纪录片中学来的。她和她的父亲之间是平等的、相互扶持的关系。画面之间跳跃性很大。
人类的面对发展和改变的彷徨。叙事风格和画面太棒。
父亲死后的风格转变让我反倒不太习惯
希腊女导演阿锡娜·瑞秋·特桑阿里(「狗牙」)制片人的处女作,感觉不错
恋父情结?自我封闭?
病的不轻
莫名其妙
Unbelhymneàl’existence.Lecheminementintérieur(del’animalitéversl’humanité)deMarinas’accomplisseavecleremaniementdesonrapportaumondeextérieur,complétécontradictoirementparladisparitiondelafiguremasculinepaternelle
3.5同步跟閨蜜做同樣的事情,只是意念中一個是想跟自己即將病逝的父親,另一個類似共同朋友。這主題雖然奇怪,但完全比「老男孩」裡面那種父女戀來得舒服。其實,每個女孩心中都會有一定的戀父情結,哪怕之間有隔閡,到了生死離別的那一刻,還是會不捨。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這個說法確實沒錯。
希腊诡异浪潮中病态的后现代风格呈现和鉴赏力观众们的潜意识:如在欣赏活在当代的艺术电影,真人版装置艺术、“仪式”式舞蹈分段章节、接近于肖像的静态镜头,近乎全片的两两对比(女女、男女、父女)比较性的提出死亡与性的人类终极追求
更喜欢狗牙
发扬光大
狗牙的味道很重
又见极简主义+极端主义,但是一些地方的处理还是有点刻意了....
死亡与再生;死亡焦虑与性之驱力。
惊喜之作!明线里古怪女孩面对父亲病重离世过程的处理非常细腻;而我还看到了一个希腊版晚春,从父女间的互动不断发出疑问“我们到底是什么动物?现代希腊身份的迷思——这个希腊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是希腊人?法国人?巴尔干人?我们看英国科普,去德国火化,而这片土地从经济到文化面临着多重尴尬。”父亲说他抵制新世纪,是一种对所谓曾经有过的辉煌的眷恋吗?而女孩笨拙地尝试和总住在宾馆里的过客做爱,她说:我不太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但你不要教我,因为我讨厌别人告诉我该做什么。
节奏很闷,情节很骚,推荐给重口味文艺青年。故事其实真的不错,很感人。我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的画面这么发粉,是电影院copy的问题吧?
号称是《狗牙》的姐妹片,但比狗牙更令我震撼。虽然很多沉闷的长镜头以及零散的叙事让人略感烦躁,但是这部片子要表达的东西比《狗牙》更内敛,更丰富,更不做作。
對現代主義的批判顯然而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