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贝罗奇奥《再见,长夜》1978年5月9日,曾先后5次出任意大利总理的天主教民主党领袖阿尔多.莫罗,在遭到左翼极端势力组织红色旅绑架并囚禁了55天之后,将其杀害。这是当年震惊全世界的特大事件,也是国际恐怖主义历史上血腥的一笔。本片根据此史实改编。两首pinkfloyd的迷幻大作让我瞌睡一醒。
和Ferrara的前作放在一起,开头有一段两部电影惊人地同步(女成员的欢呼,Berlinguer的演讲),但随后它们变得惊人地不可调和(不是说事实层面上)这样的对比使两者都显得更加必要(?)而且可疑。(Herlitzka表现非常好,但是你会意识到Volonte'的Moro根本就不可能和这部片子共存,反过来也一样)
[想看2010-11-15]早在修“电影中的六十年代”时候就该看了……据说是讲意大利红色旅最好的几部片之一。几乎可以给五星了!!!马可·贝洛基奥手真稳!!剧作优秀,室内剧的规模却写得跌宕起伏,但同时又有着高超的电影化技巧,通过声音和焦点来展现人物心理(焦点用得真是一绝),此外还调用新闻影像(“剪报”),但是最神来之笔的是本片的自指的那个瞬间(72min),直接走向元叙事,非常新颖。片中的思辨与辩论也非常重要,不仅分析了当时意大利复杂的政治形势,深挖了68以来的左翼运动,而且展示了对极左走向恐怖主义的彻底反思。一部深刻的政治电影!
e
从赤色组织的视角讲述的历史。打破了一种精确、纯洁、铁板一块的理想主义者(这也是“洗脑论”的起源吧)与充满怀疑、世俗情感的现实主义者的简单对立。每次P弗洛伊德出现的时候都十分的灵魂出窍。最后说一句,“某一小撮”总是逃不过被当枪使的命运啊。
推荐高静党的人看,不过他们都不在豆瓣……里面有很多思想上的东西你们会喜欢的
隐忍是续集能量的危险讯号,女人的配合很可怕,女人反对的声音亦不弱,只是无法扭转乾坤。亦真亦幻的结尾是个震撼!
没有新闻出版自由,没有美育课和公民课,没有自律,狭隘的自大撑起了心中的道德律,放眼望去,那些热闹的地方,到处都是穿金戴银的蛆和拼命争取穿金戴银的蛆,他们唯一的特点就是,看起来很整齐!
[No.2100]舒曼!想到题材难度就还是加一颗星,第三部贝罗奇奥,每次看他的作品都觉得他真是个温厚的聪明人,而且他的影像有低调而抚慰的力量。用小空间里的真幻融合来表现大事件很高招(有时候配乐略显太满),让我这种抱着上一堂意大利历史课心态的观众也能有自然的情感投入。
非常喜欢。改编自意大利70年代总统绑架的真实案件,却不试图复原真实。因为阴谋论甚嚣尘上,真相早不可知。而在旷日持久的媒体报道讨论中,事件成为了时代和群众的经历与记忆—这种对真相的求而不得、阴谋论和妄想症,才是电影想要展示的对象。两种交叠又相互排斥的结局看似给出了两种答案,但其实拒绝给出任何一种答案:被女主角悄悄放走不知所踪的总统,并不比葬礼上缺席的那具尸体更真实,或者更虚假。真实是不可知的,而在语言中失落的和被展现的同等重要。
pinkfloyd
7.5,贝洛奇奥这风格基本真是完全继承罗西和贝多利,政治题材对他来说拍起来真的就如喝水般容易,就观念上来说导演对安娜真实形象的改造还是挺大的,她思想转变以此带来的非现实结尾可能表达了导演对红色旅同情遗憾加否定的态度。主观镜头下高对比度的打光很不错,pinkFloyd的音乐配上苏联的画面好异化
1、绑匪与莫罗争论时,说了一句:你说的都是关于人,而我们关心的是阶级矛盾和仇恨!2、女主角父亲的忌日,一群老革命吧唱起了苏联歌曲(听旋律很像《喀秋莎》)。此情此景,真的想哭啊。
这一段只是二十世纪全世界红色风潮中的一瞬间,但是揭示的是一个悲剧的事实,事实就是这一场潮流在六十年代达到顶峰之后的极速衰退,红色旅绑架谋杀莫罗不过是给其划上的一个小小的句号。
好大作
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许是浅焦的政治立场。
焦虑怀疑
马可·贝洛基奥好喜欢拍这个事件
嗯,我是衝著馬雅和路奇這兩個黑髮美人才看的,平緩沒有過多起伏,幾次有未婚妻的那個同伴甩門出去,應該都是希雅的想像,希雅在我看來沒有堅定的信仰,比起其他同伴她並沒有在事件的核心,精神恍惚、心志搖擺,面對幻想自己綻放著幸福的微笑。路奇的那雙黑眼睛和粗眉毛依然漂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