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来,叔叔给你检查身体”段落
书里的涵义在电影中被表达出来的很有限.
对文艺片感知迟钝。依我看这片就在讨论俩问题:一伦理问题:你出轨就允许我出轨;二交通安全宣传片:雨天驾驶小心路况车况。ps,大概影响我看片情绪的还有两个因素:一是蹩脚英语,急了我竟然还在其中一段调了国配;二是演员我都不喜欢,尤其比诺什,到底什么地方让我抗拒啊?大概是她某一类形象。
我喜欢萨宾娜。
男女主角影帝影后级的人物不必说,戴·刘易斯的小绿豆眼睛把Thomas那点心思表达得淋漓尽致,比诺什也把Teresa的不安惊恐表现得十分传神,唯一不满的是电影把Teresa母亲那一段完全砍没了,如果不是再返回去看原著根本就不知道Teresa的性格成因了,电影篇幅那么长完全没必要这样
爱情是忠贞而自私的吗?冗长却不沉闷,剧情足够的张力避免谱成一首催眠曲。好是好,只是导演和原著表达的太多东西需要我们去费脑筋了……
生命中有些东西,对于我来说是如此之重,对于你来说却是如此之轻……
女主角很迷人,剧情基本还原原著,文艺片能拍成这样很不错了。
b站3分钟“分析型的智者一般不会去勾引抒情型的(有浪漫主义幻觉的)女性,因为后者实在过于喜欢纠缠、喜欢死去活来那种悲剧性,而这会造成很多麻烦。因此,分析型的智者最常青睐那些明智的、知道何时该放手的女人。托马斯和萨宾娜的关系,就是这种爱情的绝好注脚。”
死在彼时也不错。
电影在结构上无法超越小说,但是抛开小说不看,就成了一部难以超越的电影。结尾忠于原著的结构安排很好,原声很棒。比诺什阿姨很迷人。
爱情,欲望的多重选择,沉溺在其中的人是幸运也是挣扎
丹尼尔刘易斯和朱丽叶比诺什酒馆相识那一场戏就是高手过招,顶级演员如何演最简单的戏,简单质朴又散发着魅力,十分厉害,那场戏是一个万不可缺的表演,因为这场戏为后来他俩的爱情表演灌注了强劲的力量,涓涓细流汇入大海般深切。萨宾娜是了解托马斯的人她的场景里总是少不了镜子,是照出反面的自己,特蕾莎是托马斯的患难与共的爱人她的场景则是照相机,是一种虚幻的成像,有趣的是后来还特意安排丹尼尔刘医生去擦窗户,又是另一种镜像,在爱情里,如果对于自己“看到”了什么,我想无非就是这三种样态。
以前一直感觉此片仅是昆德拉小说的通俗化改编,经学者指点后,赞叹于导演对以往被批判的malegaze的颠覆运用,达到对女性欲望的展现,以及间接的政治指向,这点足以证明其改编的功力;对两女主互拍一段有了更深感受。纪录片一段的神剪辑更不用说。几年后的重看只有更喜爱。
8.2总算理解为什么译名是布拉格之恋而不是原著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了,全片把轻与重的话题省略的只剩两幕,对灵与肉的思考也消失殆尽。影片照搬原著的剧情但是削减了很多细节,时长问题的确是的但原著让人惊艳的卡列宁微笑居然如此草草的结束还是让人无法接受,完全没有书中的感觉,全片留下的仿佛只是纯故事向的描绘,不过萨比娜人物刻画甚至优于了特蕾莎,而戴刘易斯的托马斯在荧幕上看起来却略感猥琐。前半部分苏联人入侵时的摄影风格棒极了,整个代入感和美感油然而生
特蕾莎真的好漂亮,每次看到她(朱丽叶·比诺什)的各部影片时都如此觉得。至于男主角,元首说你应该去割老二……………………………………
但我们的领导人不像伊底派斯,他们认为自己是无罪的,当复仇天使找上他们时,他们宣称我们不知道,在良知上我们是清白的,但差别在,重要的差别,他们拥有权力。
“脱掉你的衣服”,帅气又会聊骚的托马斯简直是太性感了,擦玻璃都性感,开拖拉机也性感,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C/对这一类爱情片越来越无感。原著记忆已很是模糊,但也能感觉到电影是相对通俗的爱情片处理。叙事节奏略为断裂,剧作上的政治元素过分平白,许多挑逗意味的镜头也颇为刻意,配乐尤其莫名其妙。相比之下某园无论运镜、剪辑还是剧本的朦胧通透与时代纵深都要自如得多。时光驻留的结尾加半星。
情人是轻,是离经叛道与绝对自由;妻子是重,代表世俗的选择。民族历史、个人生命只有一次,选择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更大的媚俗?托马斯在轻与重的两极之间游走,在被虚无吞噬之前顿悟出轻之不能承受。我们都是托马斯: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