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学大寨,大寨怎么办(1966)
- 标签:
- 纪录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段洪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大型纪录片 编辑:段洪 摄影:靳敬一等,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66年摄制 全国的学大寨运动如火如荼,大寨人也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新的考验。考验既来自自然,也来自社会;既来自外界,也来自大寨自身。 1965年,太行山区遇到了严重的干旱。以大寨说,从4月中旬开始播种起,除4月下旬下过一次小雨,到7月中旬近90天没有下雨,中间又刮了一场暴风。7月19日下了1小时暴雨,雨量达60多毫米。暴雨引起的山洪把大寨村最好的沟地庄稼冲毁了50多亩,冲断了狼窝掌沟中一些石坝。一场暴雨后接着又旱了,却在8月19日下了一场冰雹。陈永贵和大寨的村民们都说,这次的灾比1963年重多了。这次是旱、风、洪、雹一灾未平,一灾又起,其中最严重的是旱灾。 为了夺取当年的农业丰收,大寨人一开春就有防旱思想,就有两手准备。春播前整地,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利于保墒的措施,播种又实行了适当深......

-
- 主演:
- 类型:
- 青春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4
- 简介:
- 第一次get到韩东君的帅,有点吴彦祖那味...
- 评论:
- 很少有我认真看了半集但竟然一场戏都看不进去的剧,看了一下又是这个导演,他根本不懂戏点为何物,就是每场戏的戏眼,也就是你这场戏最主要要说什么,戏点在谁身上,不是林林总总谁都拍的,这活你要干成这样,那我也能干。身为导演不梳理戏剧目的,那就会拍的一团糟,毫无侧重,而且一集戏竟然没有清晰的逻辑串连下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所谓双线叙事,看的人是一头雾水,看到有人吹嘘说是“氛围感剧集”,what?挽尊的又一种方式?先把故事讲明白再说吧,这导演我以后都要避雷了,《我在他乡》狗血且浮夸,而且议题先行戏剧逻辑欠奉,《三悦有了新工作》同样的毛病,噱头大于实质,这部剧更是了,看似有逼格,实则一戳就破。另外个人觉得这小说不适合作为剧集选题,这种先锋的、主题性极强且有强思辨的故事,做电影比较合适。
- 又往后看了看,我的妈呀请问合同金额里所用的大写人民币“元”字不就是汤圆的“圆”吗?到底是编剧蠢还是小说原作者蠢?真吓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