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部伯格曼剧情与角色发展前后对应如此明显与工整,但其日后的风格在这部中已初现端倪,绿屋中主角与芭蕾大师近乎不真实的对话场景拍得非常棒,前景或后景中面对主角而坐的大师通过镜中倒影被置于跟主角同样的景深层面上,暗示两个角色在心理层面上的相互对应;另外胡须女预言的前后对照也十分有趣
Bergman略偏商业的作品。怀春与追昔,同样是极致的美好,而物是人非,心境却是迥异。少女时的天真和成长后的复杂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唏嘘,Bergman在此下的功夫极多,化妆间的镜头非常经典。
伯格曼第一部堪称杰作的作品。影片充满了对自然界美好瞬间的精细捕捉,算得上一部小清新(比如唱片封套上的动画,以及“24克拉的吻”之类台词)。Maj-BrittNilsson真是美丽。视听上出现了不少“伯格曼式”的特写。回忆与现实交织的结构也是日后[野草莓]等影片的重要动机
视觉上有着伯格曼早期电影的显著风格,充满着忧郁情调的诗意自然。|青年人危机感和恋爱关系的脆弱性,倾向于探索精神的缺陷,涉及孤独、分离、生存困境等叙事母题。
1.如果眼前的男人无法让你忘怀初恋的美好,那么你是否应该继续这段恋爱?2.感觉角色的台词过于文绉绉,很像导演自己的独白,没有很熨帖角色;3.年轻人的死亡,总会让人质疑上帝;4.镜头出彩。
我还以为俄片,结果伯格曼
作为伯格曼首部成熟之作,《夏日插曲》以极为古典的剧作架构探讨着两组典型伯格曼的主题:生与死、生活与舞台。记忆里的海边夏日与现实中的萧索冬景形成显然的对照,女主角的两位爱情对象也分别代表着天真和圆滑两种对待人事的态度。青春夏末时忽然杀出的死亡阴影把女主角猛地改造成葛培留斯的木偶,通过麻木情感来回避对死亡的恐惧。而死亡又在电影里以艺术生涯的结束而高悬在女主角头上。影片的结尾是伯格曼作品中少见的乐观精神,女主角处理了自己的过往,进而承认了死亡/艺术死亡的未来。她获得爱情的同时,在舞台上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一位老人。早期伯格曼作品中常见重手的匠气痕迹,本片里集中体现在一本日记上。它作为协调两个主题和两条叙事线的枢纽,在剧情和美学逻辑上都不合格。
解铃还须系铃人,痛苦的回忆是一堵墙。一个人只有当痛苦的过去不再只是她一个人的秘密的时候,她才能获得自由。当她交出象征着痛苦回忆的日记本的时候,她的墙已经倒塌了,因此她说,我不想哭了,她对着镜子笑了。最后她明白了“现在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美不胜收,这可能是入门伯格曼光影世界的正确方式。如果当年能多了解一下,我绝对不会一上来就看上帝三部曲和《假面》那种对大学生来说过于深刻的片子。好在三十岁后我又重新发现和喜欢上了伯格曼。
即使是当时技法还远未自成一格的伯格曼,其对生死,爱情及艺术各自何谓的执著和几乎与之矛盾的开放心境都足够让人叹为观止。平淡故事里安插的庞杂隐喻信手拈来。
剧情非常不伯格曼,很俗很土,到底是早期作品。CC#613
伯格曼早期非常清新的作品!结尾美好到不敢信,如果是彩色一定又是一部心旷神怡的夏日风情画。现实和回忆的交织、鲜活和冷漠的面孔对比、精神世界的孤独剖解,都已现伯格曼作者电影的雏形。但夏日天色尚早,这时候的伯格曼还会在唱片封面上画可爱动画,野草莓地里的少年还在快乐地吃果子。
频繁的叠画就像是现实与回忆交叠的象征。年华流逝,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这是伯格曼后来多次追问的,实际上n多部伍迪艾伦也是裂变于此。相对于日后更加成熟的伯格曼,回忆部分拍得有点太言情了,再接回现实部分的那种凝重和哲学,进一步显得割裂,而且以两位主演当时的年龄和状态,演那种青涩的初恋实在有点努。另外这虽然不是歌舞片,但舞台上的演出效果感觉相当一般啊,也没看懂几段舞台戏有什么样的表意。
伯格曼前期創作中一部成熟的故事片,從中可窺許多日後的創作元素。如Henrik的養母在下象棋時談及生死命題,女主Marie的芭蕾演員角色可延至假面中Liv的角色:演員如何脫下面具應對現實傷痛,如何不再逃避現實中的崩潰時刻。本片直到最後卸妝那刻才讓心中積悶重重落地,而後芭蕾舞鞋的特寫更是巧妙又浪漫。在伯的片子裡,通過追憶尋找出路的主角總會遇到一個實體化的引路人形象,比如第七封印中的死神、野草莓中的無臉男等。他的作品中有各種崩潰的女性角色,但不靠男人拯救,她們互助或一起下地獄,兩性置於平等地位。無論是具體情感還是信仰崩塌,面對共同苦難與創傷,人類總是渺小、脆弱、荒誕且不堪一擊,伯把他自身的質詢與崩潰貫穿其中。伯對於戲劇舞台的構圖與他的劇院經歷密切相關。角色獨處時聲音的妙用及多元素統籌得很勻稱。
舞台边接吻的脚部特写太美,“上一秒好像要哭出来了,竟然又不难过了…现在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总有那么些时刻突然难过得想要哭出来;有人死去、同时有人逛街玩闹,常能和生命中的荒诞相遇。“人生本就无意义”,一些像伯格曼这样为自己筑起一道墙却有所作为的人深知存在主义是异化者与世界相处的良方
超可爱。结构为故事加分。人家的乡村爱情怎么就怎么有味道呢?从惠比寿的电影院出来,看到的又是不同形式的恋爱约会光景。真立体。
一个女人试图从惨痛的初恋回忆中自拔的故事。美好的恋情以男主角的突然死亡作结,这也许就是大师苗子和小清新之间的差别。
从没见伯格曼这么轻巧,湖光和自然与初恋故事的回忆也相得益彰,表演也舒畅,而本以为结尾又要进入那程式化的哲学陈词时间,但女主角最终抹去那滑稽的假眉毛,瞬间焕发出新的生机,实属令人振奋。
CC这套伯格曼的碟很有意思,把这部和《喜悦》放在一起,一个是女主跳芭蕾舞,一个是男主拉小提琴,一个最后是演奏《欢乐颂》,一个最后是跳《天鹅湖》。这部的夏日插曲是女主回忆死去的初恋,那个夏日的阳光亮得刺眼,自那以后女主的世界都暗淡了。伯格曼早期非常完美的一部电影,死亡伴随着故事里的人。
人物关系未成熟但是场景运镜开始有个人风格一脸皱纹的特写无法表现少女也是无法塑造人物的早期伯格曼还是差一些可是男女的摸与吃的细节喃喃自语的害怕镜中的衰老戏剧式对白这一切都是伯格曼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