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也是一种慢,是“千万人吾往矣”的一意孤行;有人说这算什么,我也能拍。你当然拍不了,首先你想不到,给你同样的机会,你只会想着怎样编故事,怎样煽情,怎样讨好观众,让更多的傻逼记住你那微不足道的名字;其次就算你想到了,你也没有勇气拍,你不敢得罪观众,即使内心鄙视他们的审美。
咱能不做作吗?!!!!!!!!!!!!!!!!!
他终于吃到面包了,好幸福啊(*^__^*)
艺术家没有创作灵感于是画了个点,大家都在猜测这是什么。
蔡明亮作品,不需要台词
蔡明亮这次有些安迪·沃霍尔,搞的是疑似行为艺术,完全是在考验观众的耐性,幸亏还有场景的转换,景别的差异,不然是上佳的催眠良方,不知道下回的片子会不会是以固定机位、固定焦距,对着准睡熟的李康生拍上12小时。
本片的亮点是:片尾的工作人员名单有点多。
上次《與神對話》,今次《與神同行》;廟會文化,食吃,水,老歌一概不漏。有個旺角的鏡頭很是熟悉。3月份的時候還走過路過。
由一开始的好奇好笑,到中间的乏味无聊,再到最后的细细品位,这部25分钟的短片我观看时的心情真是一波三折。看到最后想起看过的一个科幻小说,讲的是世界上的人的身体突然分化成不同速度生活下去。有人速度比正常人快数倍数百倍,有人慢数倍数百倍。我知道蔡明亮不会是那个意思,但这短片还是有点意思
擦!!我就是喜欢看蔡明亮电影时电脑死机都死得那么艺术的感脚!拍部静如处子的武侠艺术片进罗浮宫就靠你了!
把香港当布景板其实是绝佳的创意
闹中取静,快中求慢,新中显旧,乱中至简,滞中有稳,行者无行,万生丛中一点红,不明亮中的蔡明亮。李康生片头书法。
禅理片
看完后自己照着这么走居然发现很难像影片中的僧人走得那么稳原来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的现在的人们往往都很难做到在这物质丰富的世界心灵中的静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很多人都做不到了就如同看不完整部影片觉得枯燥也许导演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正在缺失的太多了总之看完后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
虽然我爱的蔡明亮想表达有种人是在浮世里活在自己的建造的伟大世界之中。但是……真心的……太慢了!!!!!!!!!!!!!!
香港太快了,其实可以慢下来。“到底能有多慢?让小康来走走看。”
很牛逼很好看,人造出太“天然”的戏,形式的极简都让人不好意思去分析拆解环境、声音与肢体碰撞出的张力,有了想法,摆在那里你来看就行了。至于“微电影”本就是个从营销而不是从创作出发的傻逼概念,电影快餐垃圾食品。还好蔡明亮就是蔡明亮,电影就是电影。
不知道怎样评价,以我有限的高度读到有限的东西,他的滞缓我看不到坚实的内核,看到的只是他处于其间的疑惑。
在大銀幕上重溫一遍,依然很不喜歡。這可以作為行為藝術,但搬上大銀幕真的很沒意思。如此緩慢的步行速度卻可以瞬間轉移到另外一個場景,只會讓人聯想到鏡頭後場景轉移的“快”,然後覺得鏡頭前“慢”的虛偽。太執著於形式,中毒了。
其实我不知道怎么打分,说好的特喜欢,说不好的特讨厌,我也说不清楚喜欢还是讨厌,看的时候很着急,有时候又很投入觉得真的应该这样慢,可是接下来又觉得太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