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七十年代反苏修为背景的谍战电影,主线上还是略微有点技术含量的,作为文革后第一部反特电影尚算合格。将对方特务为我所用,我方人员通过打时间差,假扮两方人员与对方接头(这不是《毒战》吗),最终钓出中外两条大鱼。作为「麦格芬」的熊钟虽然造型很丑,但居然也是个效果很好的窃听器(就是尺寸可能太大了点)。对正反派人物的塑造还是逃不出时代的窠臼,正派都是浓眉大眼,而反派必定行迹猥琐,就连生活作风也有问题(所以看到康一挺对病人态度奇差就该猜到他是反派了),而苏修特务们不知道是不是请新疆同胞来串的场。取景上做得还挺全面,既有雪原追凶的自然风景,又插入了不少东北城市生活的图景(边境上的滑冰场,劳动节歌舞,在公园锻炼的人群),在七十年代东北应该算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了,对其街景的展现很有意思。
编自1974年的“李洪枢间谍案”,由著名公安文学作家王文林将其改编成电影剧本,编剧王文林也是当年通讯报道《苏修间谍落网记》的作者之一,七十年代的反特电影,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是片中的反间谍斗争,不再是五十年代的“反美反蒋”,而是顺应时代变化,逐渐转变为“防修防苏”,代表作就是诞生于同时期的《东港谍影》和《熊迹》。由于拍摄于特殊时期,当时电影的创作普遍受到了“三突出”原则的限制,导致影片的情节发展比较公式化,故事不够惊险,悬疑感偏弱,比较强调故事的警示教育意义。
当时的苏修想控制我国作为附庸,原因是它从建国起就是被共济会员控制的国家,斯大林、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都是共济会员,从内部挖社会主义墙角,苏联解体前更是有数百高官加入共济会。马克思揭露批判了共济会,并提出了针对策略http://www.szhgh.com/html/48/n-10048.html新中国建国时才是真社会主义
5,创作观念十分陈旧,还带有文革电影很多脸谱化、程式化的固有顽疾,77、78年是华时代,虽然已然有了新时代的气象,但思想还是文革式的,电影也不过是萧规曹随、固守沉疴罢了。
没啥意思的反特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