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丰富的奥地利元素,从修女到家庭教师再到为人之母的身份变化,从婚姻家庭关系的缔结到纳粹时期的精神考验,影片比《音乐之声》更早改编十三年间的真实故事,符合战后德国观众的和谐与意志需求,女主角掌握家庭命运并甘心实干的做法更是贴近经济奇迹时期的理想形象,也是最成功的德国故乡电影之一。
那些电影营销号以为发发资源和影讯就是影评人了么?相同的故事,这个德国原版的剧情几乎每一秒都在赶,孩子们突然间就和保姆混熟了,男主突然就对保姆表白了,保姆突然就答应求婚了,人物光辉呢?情绪推进呢?后半部分和前半部分真的是同一部片?
跟美国版比起来更加朴素真实,不足之处在于后半段逃亡线有点儿仓促。
真实的TrappFamily非常普通朴素
尴尬到无以复加
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
音乐之声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看这部的时候就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和音乐剧版相比,这部电影拍得非常朴素,感觉上更贴近真实的Trapp一家,故事线跨度很大且比较完整,但相对剧情比较平淡,选曲都是德奥民歌,风格更贴近那个年代,和声非常好听,除了Maria,其他人物的性格刻画比较少。PS女主实在太漂亮了!
较为完整地展现了玛利亚和上校相识、相恋、组建家庭,开始家庭旅馆、演唱事业,最后无奈移民美国的故事。不如美版戏剧化,但胜在平实,着重展现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孩子们镜头不多,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意味。女主真得很端庄、很优雅。
拥有音乐的奥地利简直像开了挂的魔法世界!
最后在美国唱歌唱得我都快哭了。分声部的歌就是好听!!
女主比美版更漂亮些。玛丽亚与上校之间的感情线展现太过迅速。虽然歌曲不一样了,但是一样动听,与美版比少了些华丽热闹的歌舞场面,多了后面入境美国的剧情。在纽约参观过埃利斯岛的移民博物馆后,对这一段颇有感觉,虽然片中已对实际的情况有美化。
《音乐之声》的德国原版
被奥地利人民的德语口音逗乐了--
电影比音乐之声更朴实一些,但是情节生硬。不过了解一下真实的特拉普一家的故事就发现。这真的只是个"故事‘’。去掉百老汇对音乐的二度演绎,德奥民歌很好听
才知道《音乐之声》是有这个德国原版的。真是童话啊,无论是世外桃源般的庄园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编剧甚至不愿让特拉普一家过于艰辛,一到困难的关头就迅速转危为安,像赶火车一样匆匆讲完了一整段历程,可就是美好得让人舒心。对比《音乐之声》,歌曲和家庭合唱团的演出是略逊观赏性和传唱度的,但奥地利民歌也自有它的动人。
四星半
音乐之声的原版啊,不过还是更喜欢《音乐之声》
和红遍全球的音乐剧版完全是两个风格,剧情差别也很大,但这版剧情最贴近历史。还是很喜欢。
大概真的很喜欢这个故事吧
这部电影相比之下,比音乐之声更朴实点。也许真实的生活还远比这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