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有時不能用技巧來評價。簡單來說,有誰可以拍得那麼近?就這一點換來的真實、親切、感動就可以把影片的很多缺點掩蓋了。
08年就开始把救援物资往河里倒了,但那时候一把手好歹还会去现场看看,那时候也能看到hk志愿者的身影。whataboutnow?
地震过后的第一秒,生活还得继续。
8-你会发现有些东西不是现在才腐烂的而是很早之前就已经坏透了
四川人还是乐观
影片中有些镜头批判了政府和社会,让我觉得4年前我们在一个很大的谎言里哭的稀里哗啦。改变了我的很观点,让我对这次灾难认识更深
2013/7/27@A4
散乱.......
“我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我的亲人都没了,接下来可能去打工,来度过无聊的余生。”关于十四年前的在灾难,我们好像活在巨大的谎言里,社会的自愈全靠人的健忘。
2008年还在上四年级,当时资讯来源非常有限,让我意识到是一次很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是所有电视频道都开始转播灾区新闻,但当时没按捺住的情绪是因一部电视剧的断播猛地失落了一下,再之后的印象就是电视里持续宣扬的温馨而感人的救灾事迹。直到今天看到这部电影,用朴素的方法,记录关于地震后一个丧失孩子和弟弟的女人一年的生活,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忘记,而是之前从来没有过记忆,导演说他跟随这个家庭拍摄了几年,依然无法做到感同身受,观看一遍这个电影恐怕更是不能,但至少离感同身受近了一点,总比没有要好。
区别纪录片真实性与XX党媒体宣传性的真实案例。
可以称得上真实反映了灾后灾民的生活及内心的声音。别再被大众媒体忽悠了吧。人家灾民都不吃那套。人性、光明&黑暗,才是真实的一切。
#DIFF線上#去年看《海石灣》的晚上,还不知道馬導在08年的时候做了这样伟大決然的一份纪录。断断续续看了一晚,十四年后的我再次回溯那段历史,突然就直视了所謂的结构性裂隙。真實有力的影像像一把劍刀,無可回避地扎在我心上,刺穿那些曾平穩私人的記憶,逼迫個體重新審視那些時刻。就算在纸媒的黄金时期,仍有大片的失语、空白,而這些裂隙,終會有螻蟻填滿。“今年如果不办奥运会,还会不会地震?”灾难放大了权力关系的脓疮。苟活是一種英勇,苦中作樂,人間勇者。观看是孔武有力的东西。5.3
期望值过高。作为当年的半经历者,我是绝对不会想去旧北川一日游的,当年看了太多太多的新闻和故事,我并不想也不用再去现场来证实真实,啊是那么回事。导演记录的是朱晓蓉夫妇一家人几个月的震后生活,只是当下他们的个体的真实/表演,并无法代表所有(真实)。可以说,当时的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故事,即使是个体的渺小,也是无法冲淡这种印刻在记忆里的真实。而观影现场的学生过于年轻、理想和象牙塔,还在用城市人的眼光以猎奇的态度观摩这家人这些事件,他们永远也无法感同身受,却妄图借导演的镜头去亲近;当他们看到一些人一些镜头、听到一些词句变笑了,认为是导演的幽默和自己达成了默契——他们也不过是只想看到他们想看到的。原来,历史也可能真的是淡忘和没有记忆的。这次观影给我的最大感受,除此之外,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录者。
直面鲜血淋漓的人生
不忍卒「睹」
单纯的觉得非常的难过
和灾民同住帐篷与板房四年拍出来的作品,能够感受到足够近与真诚的东西,也因此可以感受到足够无力的情绪,被不可测的意外截断的人生进程应该如何继续,在权利关系创造的谎言里又应该如何自处,看完之后对媒体又多了很多复杂的情绪。在放映后马占冬导演说08年其实是一个媒体的分水岭,短暂得耀眼过一个黄金时期,随后就突然沉寂下去,甚至尽管是黄金时期,依旧有大片的摆拍与失语,使得灾民庞大的愤怒与苦闷无处安放。片子里有很多话能让我想到马莉的《京生》,底层人民的苟活是一种力量惊人的忍耐。
「真實」的真相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以为我在看一部剧情电影一直告诉我自己这是纪录片是真实的我何德何能可以在线下厂房观影会看到五月一天想要致敬于所有拍摄有关汶川大地震的独立导演住在城市里成都市绵阳市永远也看不见北川和汶川一切连锁反应四川人还是可以吧幽默牙尖带入任何事件不敢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