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干货满满,聊出了刀光剑影的感觉。邓亚萍输出能力太强了,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冲力,四人谈话局变成了“一人评书三人观众局”。许子东在努力扩展话题面,马未都负责画龙点睛。窦文涛在高手之间推拉摇移,这控场能力真不是盖的。
好久不见。马爷硬朗,许老师健康,轶君清瘦,文涛胖了。同样期待尚未出场的老朋友们。(这一季结束了,我最喜欢一头一尾两位嘉宾,她们都成功地让文涛许老师他们变成了好奇宝宝,把各自领域专业性极强的东西讲的极具人文气息和故事性,她们自己讲的过瘾,我们大家听得入迷,特别好。
第一期也太无聊了🥱
最后2集封神,最高质量的谈话节目.
比第四季好多了。但是没有了看理想三个字蹦来蹦去,总觉得缺了点啥。
多请尹烨这样的嘉宾吧
窦老师一直做,我就一直等。
什么叫高质量主持人啊,窦文涛总是能把话题拉回来!
民智亟需开启,这类谈话节目太缺太缺了。
终于到了。7一小时教你摆脱社交恐惧。5你永远可以信任涛哥,这一集值得每一个被现代性折磨的人反复观看。1邓亚萍真能聊,听她复盘比赛,比现场看球还精彩,真是体会到过去说书的风采了!关键是还能得出如此深邃平实的结论,专注过程忘掉结果,观察对手选择技战术,“把球打在台子上”。2陈令人尊敬但不接地气,窦试图拉回大地也无可奈何,马虽顺陈而时有难圆其说之苦,周世界走访他人的童年也对陈之高论无分析能力,请到好的嘉宾真不容易,尴尬的一集。3渐入佳境!笑是社会的活化剂,我们曲解了莎士比亚(tobe是要让人笑的),小事(对个人)、喜剧(对社会),笑扩大了我们的宽容度!4涛哥点题能力超一流,“追求就是品质”,而追求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6人是语言的动物,而语言的多样性才能获得社会可持续的健康生态。8旅行即苦行。
五星给的是节目最后两期。
等了两年的圆桌派第五季终于回归了,第一期邓亚萍讲的太精彩了,听完了简直意犹未尽的状态,窦文涛依然保持着以前的的小机灵,马爷也是一如既往,年度下饭节目Top。
即便话题收窄了,聊天类的节目还是独此一家。
这大概是《圆桌派》最“静态”的一季了。除了谈基因和病毒让人眼前一亮,其他的部分都很平淡。大概是因为现实生活已经因为种种不确定因素天翻地覆了,谈幽默、社交和选择困难,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甚至于无聊了。
虽然这样说很对不起其他嘉宾,但是看完这一季我心里只有尹烨老师
文涛久违了,这是一档不可能给低分的节目,永远支持。
马未都说现在年轻人不用再为了吃饭而去找工作了,不想工作了回家添副碗筷就行了。天啊,这得多少年没见过年轻人了才会说出这种话,放到微博上是会被骂“privilege男”的程度
看完尹烨的最后两集,就觉得人类真的好渺小。谈话类的节目能做到不让人觉得严肃刻板又不会跑偏节奏其实特别难,圆桌派的意义并不是灌输你什么,而是让人知道在这个网剧戏子流量横飞的浮躁时代,还会有人坐下来走心的谈些或许你认为曲高和寡的大道理或者不切实际的哲学思辨,你听的过程就觉得自己不孤独,虽然你跟整个大环境愈来愈远,可内心的治愈却再自我审视的时候愈加完善。
看完后再来补充一句,最后两期内容真的太丰富了,尹烨成为李玫瑾之后,又一我希望常来的嘉宾!//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第一期时长美好。邓亚萍来聊乒乓,还有比这个更有意思的选择吗,其余三位感觉都听乐呵了,文涛直接口误说“评书”的。许老师看着身体好多了,马老师也是怡然自得。(不开弹幕看节目就是舒服)
两年未见,甚是想念。开局经典老三样,和邓亚萍老师一起聊乒乓球,之前奥运会就看个热闹,现在也算知道一点点门道了,受益匪浅。个人最喜欢第5期边界(工具人,生活与工作的边界)、第7期社交(社交焦虑)、第10期体面(体面与赚钱)、第11期基因(最长知识的一集,好多专业名词,都听晕了)、第12期多样(完结篇,同前期一样,干货满满)。感谢各位老师们的谈天说地,每期都有新收获,特别最后这两期,够我消化一阵子了。同样也非常期待第六季,希望这类节目能够长青,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感谢赞助商爸爸们的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