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和小河发现的续篇吧,第一二集相对较好,第三四集尤其是第四集太烂。装B装文艺的某古人类学家,对博士生不咋地的某遥感专家(学生随你去那么艰苦的地方一锨一锨开挖,自学无人机电路,居然毕业后让学生收拾东西自己赶路,怎么不把学生推荐去你的研究中心工作?学生自言走上社会的一句话里面多少无奈),急功近利的寻找丝绸之路的某地质专家,想出名想疯了吧,恨不得随手一挖就是考古重大发现?片子竟然是科研界现形记,有几位踏实严谨的科学家倒是很不错的。
从新疆回来以后,第一部与新疆有关的纪录片,吃完饭瘫在沙发上突然看到的,追了四天。科研工作者们的信念感啊,真好。回来以后看到有关新疆的东西有点多了,不知道是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新疆上,还是真的有谁在暗示我什么呢🥺
这种科考只持续5年太过可惜…
这已不是斯坦因、斯文赫定时代的罗布泊,也不是伊弟利斯、王炳华时代的罗布泊,最新的联合科考可以比喻做现代化的多兵种联合作战,用的都是当下最尖端的高科技。科学家们的装备补给已经比过去好过太多。但,荒原依旧是荒原,身处其中的孤独感恐惧感从未消失。这不仅仅是五年的科学考察,更是人类与荒原的再次对话。纪录片的片名突出了“我所经历的”,不仅记录下科考的艰辛、科学家的执着,更是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感受。当场景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上下班人头攒动的地铁通勤路上、背上包一次又一次地向荒原进发、荒凉如月球表面的罗布泊之间切换时,一种无法言说的历史感、沧桑感生起,似乎科学道路上的求索最终都指向了哲学思考……
罗布泊-罗布荒原的演变这个研究项目不仅仅是科考,更像是对历史的探究。第三集里用微波测量从罗布泊带回来的盐块,在G弦上的咏叹调的BGM里旁白说着水泥房里塞进一个宇宙!科考真是一件寂寞却又浪漫的事情!
“这其实是对我自己的补全,我是这些人群的一部分。”那些消失在荒原里的人,埋没在风沙里的故事,希望有生之年可以重走丝绸之路。
很多的好奇,很多的发现,很多的未知,还有很多的希望,特别是在这样的领域还有许多优秀的女性科研者。这样说来,面对许多的问题那些敢于首先发声的人们出现在科学界、学术界一点不奇怪,因为他们最接近自然就远离利益,更接近于理想与梦就更纯粹,因为他们深深知道,有时候真相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拍得还挺舒服的一套片
2014—2019年罗布泊荒原大科考。从前是绿洲,是一块宝藏,养育无数城邦文明并支撑了丝绸之路的运转。河西走廊到西域一带是中古及中古以前东亚历史的核心地带,但是失传的东西太多,这段历史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看到吉林大学考古学的校友置身艰苦的考古前线,莫名亲切。
主要是从科学方向来考古罗布泊,新技术新手段太棒了。不过从纪录片来看,有些镜头确实不知道想表达什么,例如毕业生离校,突然就说他毕业离开,那他之后没跟楼兰没有交集了?然后有个环境考古专家,是不是太固执了点,似乎有点跨界了吧。最后就是想看很多关于罗布泊的历史考古!!!!
一、科学家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就是如果这件事我不知道,我就一定要知道。二、有多少证据敢说多少结果。
没看够a
考古真是一个浪漫的学科「2021.11.18跑步完」
科考的逻辑和证物搜集简直要笑死个人……
古人可能会说:别动我。
最近很迷楼兰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我每次听到这个名字都会有无尽的好奇致敬科学考古的科学家们希望我也能找到可以热爱一辈子并且为之奉献一切的事业(有时候会有点悲伤自己不够努力去离它更近一些,但愿一切为时不晚)
前两集还行,后两集比较水,我国的某些纪录片总是会被拍成视频化工作心得或科研综艺的感觉,没有那么多干货就别硬撑那个片长
惊叹于那些闻所未闻的高新技术用于考古工作,这些科学家们的工作环境、状态,少了些将就,艰苦、节省,这反映出政府对人文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
2014年,由中国科技部立项,名为“罗布泊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科学考察”项目正式启动。这是迄今为止,在罗布泊地区科考历史上,综合性与系统性最强、历时最长的一次科学考察活动。考古工作,考究人类历史文明,不容易啊。遥感方向的比考古的那群人看起来工作环境好好多啊…实验室各种电子设备还有自制无人机,而后者连开灯都要用个木棍呢。留下一封信是理科生的文艺/浪漫吗?
在绝对荒漠面前,你会感到害怕和孤独,但好奇心会驱使你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