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的创作,剪辑和节奏都蛮好的,只是我单方面不想再看这样的故事了。
从故事本身到镜头剪辑,从艺术上的角度确实夸不出什么,这个题材下,大部分观众都看过比这更煽情,更完整,更真实或者更动人片子,但不得不承认,我还是被这短短十几分钟真真正正的打动了,这是作为观众最为直接也最为珍贵的感受。
#Berlinale拍得挺好的,就是剧本痕迹太重
救命這也太土了。
3.5SIFF#7-3母牛叫大玲牛崽叫晖仔远在东莞的妈妈叫金玲男孩叫小晖这之间的映射关系非常清晰导演说拍这部戏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头好牛如此最点睛之笔的地方就是结尾母牛长长的悲鸣——@梅龙镇主创到场
#Berlinale73#越是克制越是令人感动,中后段看哭了。留守儿童题材又一佳作,短短十几分钟蕴含着阿巴斯式的诗意。
#7thPYIFF#
富有童真诗意的儿童片,母牛成了留守儿童心中母亲的指代。纯真的孩子心中,母牛不能与仔牛分开,孤零零的石头是能传送自己到父母身边的工具,加上素人演员和动物演员本真的表演,一切都是那么质朴和动人。#大银幕24034
现在的青年导演为什么还要继续拍第五代拍过一万次的故事?
广西地貌添彩,摄影舒服,最后一声牛叫竟然是真实发生,神明在看。
#7thPYIFFNo.6【藏龙•短片】真诚、朴实,小孩的祈求,真实的母子
3.1@efm陈旧
跟Connie在电影院看哭了
有几个比较抖的地方还不如换成固定镜头,同为留守儿童,唤起了很多回忆,母亲在玩具厂工作(小学时舅舅在东莞的毛绒玩具厂里开超市,去住过,后来厂倒闭了,得到了很多玩具,分给了老家周围所有的小孩),山上的“魔法石”(有一次邻居小朋友跟我说,有一条山上的隧道可以通向镇上,可以通到上海,我去看了,其实是茶树的枯枝形成的一个空间,十几米长的距离)……人生可真漫长……最后的牛叫很灵。
#Berlinale20233.5
可爱
8.0/10
像是一个会在二十年前的大学学生作业展映中出现的陈腐粗糙作品
@万国城百老汇。竟然包含了疫情叙事。两个有力量的简单镜头:小牛卖掉后近景的小晖和稍远的母牛左右木然相对;最后一场小晖站在“传送石”上呼叫东莞妈妈打工的玩具厂,母牛在坡上背对石头哞地发出哀叫。爷爷在坡下叫小晖回家吃饭了。
摄影不错。高潮的那个镜头拍得不太好,也暴露出素人演员的演技有问题,整个就比较出戏了。其实不用让小男孩亲眼看着牛走的,还不如让他一早起来发现牛已经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