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大律师
全片全景式地展现了二七惨案,表现了施洋、林祥谦平实的生活形象,和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把革命先辈展现得有血有肉,非常打动人。16分钟起的为黄德发辩护的近5分钟长镜头,一气呵成,虽然话剧味十足,但也充分体现了电影镜头语言的优势,氛围意义都达到了!以前只知道这部作品的编导演都是金山,现在看了之后,发现应该是施洋和林祥谦的双线故事,田华也在这部片子里,贡献了不错的表演。总之,这是一部高扬着革命精神且十分感人的电影,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而作。
田华肚子里的孩子,就是后来的李铁梅啊!
3.5//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的彩色故事片。是正面反映“二七”大罢工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这类影片的创作不仅能够强烈体现出此时期英雄模范辈出的时代特征,而且气反映的内容又是革命史上有据可循的,这种真实性与政治上、创作上的倾向性的统一,使得这类影片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更容易成功。……金山准确地把握住施洋的特殊身份和个性特征,以其自身精湛娴熟的演技,把大律师施洋的革命英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感人。尤其是在车站演讲的精彩段落,更体现了金山对台词处理上的深厚功力,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作为导演,他在该段落独特的创作手法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陈浥等.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M]p160-162
二七罢工,林祥谦和施洋。正派不正邪派不邪,算是罕见的Cult革命题材影片。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党的领导下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党组织或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直接发动的。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影片真实还原了了【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历史事件,虽然以流血牺牲作为结局,但革命哪有不流血牺牲的,他们牺牲没有白费,他们为革命事业和工人阶级的利益贡献了宝贵的力量,他们的牺牲唤醒了无数的工人阶级和受到压迫的劳动人民,他们是那个时代黑暗里的一束光明。
看到刚开场一板一眼的表演有些想笑,抱着划水的态度看看服装和场景也是好的。可是,那纯真的信念打动了我。我多次去过郑州的二七区,也多次听过二七纪念塔的编钟报时声。我知道是因为某次革命事件才有了二七,但直观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时候心情是沉重的。最近一次看到工会的新闻是不好的,也没有后续了。百年过去,工人起来又落下。
94、95年左右电视上看的,CCTV。
看的热泪盈眶。工人阶级万岁!!!
在领导关怀下的产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产物
谢晋导演在谈艺录里提到了《青春之歌》与本片,希望自己创作的《红色娘子军》的色调比《风暴》亮一些,比《青春之歌》暗一些,因此一直想看完这三部,这三部也的确都是,意识形态非常重的电影,但我还是觉得最明亮的《青春之歌》应属其中较好的一部。本片反映的是二七大罢工(1923),彼时全国工人的工作条件普遍极差,影片也对此进行了体现。但开头的那个,小领导他爹硬撞火车引出阶级矛盾的情节设计实在是…
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
场面调度和画面感很强小时候对京汉铁路大罢工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
真不咋地
这个题材的革命电影很少见
查阅资料也了解了一下林祥谦的背景。革命最初是学俄国搞工人运动,受挫后才开始重视农民进入农村。电影里的老何原型应该是项英。历史上与吴佩孚谈判的没有林。老太爷愚蠢地与火车硬杠感觉不太真实。作为导演,金山给自己设计的几个镜头太舞台化了,连被捕都要摆一个完美的pose。
工会建立的过程很清晰,罢工的纪律性太强了,致敬。
不符史实的地方太多,舞台化,建议以后教育学生的时候作为反面教材放映。
早年看的一个与武汉有关的片子,对在法庭上为工运领袖林祥谦辩护的施洋大律师印象很深。那时律师早已在中国绝迹,青少年都不知道法庭辩护这事。后来才知道,民国时期中共头面人物上法庭,大多有大律师为其辩护。此间因果,殊不可究。
电影不错,金山演技浮夸减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