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efta Tashko Koço sings Këndon Tefta Tashko Koço(1973)
- 标签: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Marianthi Qemo-Xhako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Documentary about the soprano Tefta Tashko Koço. It uses only photographs of her, as well as short interviews with various friends of her. Although the audio is not perfect, you can enjoy many fragments from her songs. Note: Highly nationalistic content and communist propaganda in the narrated text. Soprano Tefta Tashko Koço (1910-1947) was born in Fayoum, Egypt, where her pare......

-
- 主演:
- 类型:
- 传记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7
- 简介:
- 这剧最大的硬伤在于根本没有探讨李晓明的作案动机,就直接让观众产生他的亲人也是弱者的共情,继而引发大家的反思,难道受害者的亲人不原谅犯罪者的亲人就是缺乏善?这反思的是哪门子的毛线?李晓明的亲人为何对他的异常毫无察觉,又是什么造就了这种异常,他的枪哪儿买的,钱又哪儿来的,这年头的机枪在台湾可以随便买到么?不去深挖造成这出惨剧的根源,就开始呼唤人性,而现实里对人性最大的讽刺就是在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犯罪者的家属可比受害者的家属过得好太多了,在某些废死的地方,那犯罪者更是不要太爽,挪威的夏令营屠杀案,和刚刚宣判的新西兰的教堂屠杀案,那监狱的条件可比度假还舒服。最后,祝愿所有支持废死的圣母这辈子都别碰到精神病。...
- 评论:
- 作为现实主义的作品,编剧可以与经典的戏剧作品比肩,冲突之密集与深刻,人物之典型化,不输给戏剧史上的大师们;而其中对于后工业化社会种种社会现象的描摹,又让我们觉得比经典作品亲近许多。剧名“我们与恶的距离”特别准确。人们面对恶的应对方式,很容易趋向于简化、分类、隔离,你是坏人,我是好人,你是不正常的,我是正常的,仿佛这样分类与隔离之后,恶就能远离我们,眼不见心不烦。然而事与愿违,恶并不是生长于特定的人或人群,而是生长于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仇恨、偏见、冷漠。只有我们都能明白,我们与恶的距离并不远,才能真正获得阻挡恶蔓延的力量。
- 从因为题材感兴趣,到每集都得哭一次,所有人都活得那么用力,可是又活得那么艰难。一念是善,一念为恶,十集下来,有很多愤怒和困惑的地方,也有很多喜悦和感动的地方。最喜欢的女性角色自然是乔平和思悦,男性角色大概就是news哥了,当然,王律师、刘昭国和林医师也都很不错。有煽情,但更多真情流露;有讽刺,但更多直言探讨;有抨击,但更多善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