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PPT电影,是台历电影。摄影机是导演的唯一工具(或者是玩具,功能有限),无剪辑意识,无调度能力,就连演员的表演都得被摄影的节奏牵着走。说像贝拉塔尔,可能会被他本人起诉。
生在海边的人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只有活在内陆中心,感受过大地辽阔的低颤,才能拍出如此缓沉的影像。有人说它像贝拉塔尔,但我觉得那还是太远,更像是无言的拉斯洛·奈迈施。
#13thFIRST#12
形式不能凌驾于表达之上。能别什么都说都灵之马了吗,可以换个词吗。导演大胆的使用长镜头,影片质感工业水平也是没得说的。但是这么长的镜头传递的信息量是无法撑起全篇的,如此残酷的故事仅仅用静默的摄像机移动和演员木讷的表情肯定是不够的。第三章是全片问题的集中表现,一个镜头中去传递人物变化及关系,但是光影,动作,景深,音效,场景等都没有变化,并且音乐也过度使用,这怎么能行呢,这怎么是长镜头呢。看来导演还是比较适合美术指导。
全片摄影机一直有自己的运行轨迹,构图和气氛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倾向。全片台词只有一句,而主题早已呼之欲出。影片营造了一种凝滞的时间感,全场无数人点亮了手机,陷入了睡眠。不管影片有怎么样的表达,总是需要让人看得进去作为前提。风格足够强烈,自然曲高和寡。为配乐送上分数,仁者见仁吧。
非常能体现导演的个人风格,受贝拉塔尔影响很大。全片唯一一句台词是人物走向的switch,父亲开始走入儿子内心世界,儿子也越来越像暴戾独裁的父亲。影片也没有点明女孩是否和父子有血缘关系,个人更倾向于没有血缘会让格局不仅限于小家庭,而是可以映射到整个社会的父权压制和女性困境。
只有一句台词,虽然不至于昏昏欲睡,但是也很寡淡,基本没什么镜头语言。中国贝拉塔尔?辱贝了
伦常消失,人类退化成野兽;语言消亡,文明退回了荒蛮。我儿子的牛死了,一同死去的还有他的单纯。在牛棚里的同一处手淫,仿佛得到占有的快感。男孩的斧子没有狠心砍下去,隔天被男人用来劈柴。流泪的少年互相擦拭抚慰伤痛,酒吧里穿相同制服的人们各怀心事,只有煤油灯忽明忽灭照着桌上涌动着的暗流。
前半段都林之牛,还可以接受,后半段都林之四不像,实在顶不住了。
#FIRST#贝拉塔尔说过电影应该是黑白的,颜色会干扰表达本身。所以此片是在试验,对白是多余的,用画面蒙太奇去阐述情感关系。油画下是一桩暗流汹涌的家庭悲剧,用少年视角去抨击父权制。概念先行,用形式产生内容,有点本末倒置。
并非是完全否定这种硬凹造型堆出的形式主义样的长镜头,浅焦、缓慢的运镜、人物机械的动作限制空间、凝滞时间,放大延续痛苦与压抑,只是,需要明白的是并非所有的凝视时刻都是有意义的,在文本与情绪任一尚未抵达前,凝视更多的只是“大师病”罢了。
倒像是一部成功精致的asmr影片
配乐、符号很刻意,能唬住人,但主题太单一了。之所以选择架空的空间是因为叙事本身就很单薄。
熬过前4part后被好听的音乐打醒精神,然后再继续睡半个钟。
说实话挺美的,男孩女孩都好看,长得令人心疼,但故事表达太冷静和绝望,全片一句台词
#2019FIRST#实在搞不懂这种兄妹相恋父女乱伦的剧情想要表达什么又慢又长的镜头只会增加观众的困意拿贝拉塔尔作为宣传点真的很low但整个电影的质感和配乐还是不错的
典型的想要模仿欧洲艺术片但是最后弄出来个四不像的例子吧,言之无物就算了,关键是摄影机这个镜头游来游去,究竟是想模拟谁的视角呢?感觉完全没有必要,也称不上什么调度可言吧。
女性观众观感超级不舒服,除了困,就是无法理解里面唯一的女性那种卑微和逆来顺受,没有一丝丝逃脱反抗的意味,真心喜欢不起来。
新时代的中华田园女权给读了不少书拿了不少证的女导演们用电影摇旗呐喊的权利什么贝拉塔尔也掩饰不住内心干瘪枯竭顺手拉一三俗狗血的剧情压抑不住的少女纯情架着一貌似高深的伎俩就捆绑着文艺青年们高呼高深!哲学!父权压抑!女权失语!还对标什么都灵之马尼采听了都要勒脖自尽。。。编剧六六看了也要说这样的伦理电视剧都闪开老子来写!你算什么东西?
断断续续看的,会让我感到阵阵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