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打开方式其实是看完预告自己脑补一个电影
4主要选择了其主之声项目中美国人对其的军事化“误读”的实验成果进行了改编。小说中所陈述的通通真实地发生在了那个冷战年代的前提下,影片讲了一个现代的与匈牙利相关的寻找赴美参与其主之声项目的科学家父亲的故事,很绝的改编思路。大量的卡顿互联网视频连线,超现实桥段,莫名其妙的科幻星际探索片段分别在表征故事的时代性,影片男主心理的中心性和寻父主题与寻找造物主的相关性。以家庭伦理化场景为主的大胆改编,造成很多迷惑,但个人认为是在尝试对宏大的主题做出人性化的比喻。结局有点牛逼,肯定了其主之声包含着造物的奥秘对此提出几点改动建议:1.大幅度延后父亲出场时间点,甚至不出现,让父亲更有主的意味2.科幻部分主角接收到其主之声3.主角和弟弟两人对父亲编制的编码布明确进行不同意义的解读
找了大半年资源,最后不知道看了个啥
难看。真的对观众太不友好。不管导演多会玩,镜头表现野心多大,我反正就给两星你看着办。
#47thFEST#东京→各种欧洲幻想节→FEST。依然是个神棍片,不过这次用(伪)found-footage用得好棒。开发了某种借用桌面电影调度的正反打和转场方式,也有运动镜头不同材质(卡片机高清+数字)的极好的匹配剪辑。故事主要建立在阴谋论上面(有点像[休斯顿我们有一个问题]),不过展开的还不错。平行插进来的梦和空间站场景是什么鬼……“美国爸爸”太症候了。金句:“-你没听说过冷战,苏联,柏林墙之类的吗?”“-那些都是真的吗,我一直以为是科幻……”
从文本上解读充满着可能性,需要结合文本背后所探讨的东西整部电影的可看性才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冷战时期美国与匈牙利相隔,“去美国的父亲”和“留守的家人”构成了某种悲怆的绝对隔离,血脉之别与家庭之别,但是与此相反的却是父亲在美国实验室内听到“造主之声”,从宇宙层面上构建起了某种人类血脉本身的共同性,这构成了电影剧情上最大的背反(社会的割裂与终极的相通);同时多媒介的运用,包括男主总是使用摄像功能,背后也体现着一种记忆的不可靠性(“我以为冷战是科幻小说”),这是一个时代的后遗症和孤单。阴谋论与真相本质上是一体两面,因为人无法建立真正的有关真相的知识,于是真相本身也不过只是一场试图无限接近的幻梦。科幻的场景的建立也是如此,被巨大之物吞噬,以及毁灭另一种文明,人类渺小而又不断地“拒绝”,是永恒悲剧
這是一部基於冷戰的關於已經過去式的時代的科幻電影,東歐電影美學尤其是匈牙利上世紀七八十年那種很飛很自由的東西,非常難得,特別好看。可惜東京電影節居然沒有拿獎。導演06年《人體雕像》一直是我最愛電影的top10之一。
一本正经的虚构科幻故事,融合伪档案记录影像的手段很像当年风靡一时的《X档案》。剧本的起点相当高,从人类未知的上帝,到美苏冷战时期的武器实验对人性的摧毁。可惜后面父亲出场的情节就编不下去了,没有往虚无主义/神秘主义上继续深挖,反而转向俗不可耐的家庭伦理剧。欧洲作者电影拍起这种类型片还是稍显稚嫩生涩,类似的情况似乎也出现前两年入围戛纳的《木星之月》。
GłosPana-HisMaster'sVoice2018[720p.WEB-DL.Xvid-NoNaNo][LektorPL]
改編自斯塔尼斯瓦夫·莱姆小說。从新闻片段、揭秘纪录、寻父之旅、星球探索、美苏冷战五个层次来刻画死亡/熵(指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帶有诺斯替(Gnostic)反宇宙思辨的一个主题,就像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宇宙一元论》(1931)中提及想象一个活着的、有知觉的宇宙,在此尺度上,当整个宇宙变得有智慧、统一、有思维和情感的能力时,它将和上帝一样。然而,将这种对生命的态度放置在冷战的阴氲下呢?“所谓冷战,本质上便是确保能够摧毁对方的威慑之下的沟通之不可能。”影片用两个维度来拓写这一视点:父亲与孩子,星球与探索者。用一段仿若戈雅《吞噬其子的农神》(1823)的剧情来暗示,影片最后蛮诺斯替观念的呈现:对肉体的蔑视、以及世界的解放,“内在的人”(innerman)变成了由无数个迷宫重复着的一个回声。
拍太乱了,和原著可以说是毫无关系,科幻变家庭伦理。不过《其主之声》里最好看的部分是莱姆疯狂的观点输出,也难以影视化。
太烂了,二十年前阴谋论都不那么写了吧,回到现实那条线不是在吵架就是在吵架不是在自拍就是在拍别人,有毛病啊不能好好和人沟通吗,看你这么舔美国爸爸有点尴尬
既想探討造物主/人類和父親/兒子關係,同時又講到了上世紀70年代美國祕密武器實驗的過往,但兩個部分都沒有清楚的收尾,有點可惜。
哈哈一针见血,人类就是这么拉垮。
故事框架尚可,融合了科幻与冷战。可惜导演似乎不善于讲故事,只会玩些雕虫小技,还自嗨不已。殊为可笑。
是我误会了
典型东欧科幻。寻父与繁殖,现实与虚幻,多维与宇宙,阴谋与冷战…视觉效果和剪辑手法加分。故事信息量过大,看完原著才能透彻(据说快出中文版)#波兰大使馆V4之夏:四国影展#
东欧拍出来的科幻果然很清奇。寻父和繁殖的欲望,是对于血缘、族群的追溯印记,这是生的部分。将一个“无法沟通必然导致暴力毁灭”的道理,同时映射到人际关系和美苏、地外问题上,这是死亡的部分。前者是对归属于某个社会群体的迫切需求,后者是为了保护所在社群,而对外来者产生的攻击性本能。当然沟通这种东西,不光只是语言,毕竟就算是生在同样的环境,对方也可以“挂电话”,完全可以适用到个人、国家、种族、宗教的任何方面,所以嘲讽地说,就算真的出现“上帝之声”,因为听不懂,我们也可能直接把上帝给干掉(能不能干掉不在讨论范围内)。至于表现形式上,几处梦境用得有趣,什么马赛克人、巨人,尤其游艇上的吐槽有一种很荒诞的幽默感。中间也用了很多桌面电影的套路,还有穿物的特效来代替剪辑。
《造主之声》两幕戏,铁幕阴谋论加父子情。超现实情节(赤身裸体的老巨人吃掉男主角)转场,男主寻父,在历史档案里意外获知反人类和道德的武器试验,批判矛头似乎指向美苏冷战之下,科学家犯下人性道德沦丧的罪行。父亲出场后的情节转向家庭伦理和父子情。开场与结尾的画面拼接视觉特效。
弄了很多花哨的素材搅浑在里面,但几条线到头来啥也没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