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的人才会有共鸣
看标题就猜到是老西门文庙,果不其然。看到人就习惯性说当心这种细节可太真实了。以前夏天晚上很喜欢吃完大富贵一路往东穿到24路终点站,现在全都被栅栏水泥封死了。老邻居说再见的画面太催泪了,在螺蛳壳里面住过才会真的理解那种珍贵的情感吧。不敢回忆。(所以我对白人假面微笑就很无感)番茄台拍纪录片是有一套的,结尾也是永远的中国特色舍小家顾大家。每次看这种纪录片都像是一次没有结果的循声归乡。
我有一个亲戚曾经住在好像是昌平路棚户区,很早就动迁了,我奶奶以前住在新乐路,前年说是被定为历史建筑,可预见将来是不会拆了……
舊里消滅個人讓路。想去坐一下11路。
制作比较赶,情节又很快,解说用太多,剧情真无奈。历史课本上和租界们待在一块的南市,至今还能在卫星图上依稀分辨它的轮廓。
上海白玉兰电视节2023电视展播。讲文庙那块的拆迁,这类题材上海拍得不少了,几十年如一日的风格,现在看来拍摄手法已经落后了,不管是镜头语言还是剧情叙述。只能说这类活还是轻松,拍摄人员都没什么进取心。另外说剧情,一个老阿姨家解放前用金条换来的房子因为历史原因最后拆迁只算了100平,档案局个人不能去查资料,老阿姨去和拆迁工作人员argue,工作人员信誓旦旦能解决到大家满意,好奇等拆迁结果,结果是老阿姨妥协,然后老西门买不起只能搬三林去,感觉像是一曲忠诚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