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见闻(1958)
- 标签:
- 纪录片
- 类型:
- 电影
- 导演:
- 主演:
- 评分:
- 9
- 剧情:
- 1958至1972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世界见闻》是新影厂1958年开始摄制的专门报道国外情况的新闻杂志片。 早在1952年,新影厂就曾摄制过报道苏联和东欧国家情况的杂志片《人民世界》,接着制作了《今日苏联》。1953年《人民世界》和《今日苏联》合并,改名为《国际新闻》,每半月出一号,它除了采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材料外,还适当选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材料,让观众较多地了解国外的情况。 1955年《国际新闻》并入《新闻简报》,《新闻简报》五天出一号,一号内有一两个介绍国外的题材,这样国外题材可以较多较及时地同观众见面,同时也丰富了《新闻简报》的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在每号《新闻简报》中采用一两段国外材料显然不能满足人民了解国外信息的需求,于是《世界见闻》应运而生了,并且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 1967年“文革”期间停播。改革开放以后,恢复了生产,......

-
- 主演:
- 类型:
- 历史
- 地区:
- 暂无
- 评分:
- 5
- 简介:
- 前半部分有些冗长,后四集渐入佳境。对岸剧已经讨论到司法正义,死刑、资本,外籍劳工,原住民等等的问题,并且把这么多大的问题放在一个案件里去讨论,是创作母题上的一个大的突破。人物群像也很棒,抽丝剥茧,男主的小的自我在案件中的突破,演技很好。印尼少女放下头巾的追求,还有二代对于父权的反抗,很有意思。很喜欢女法务部长对于政治逻辑的分析和操控,很有意思的女性政客的形象。当然也有一些节奏、剧情上的瑕疵。总之,瑕不掩瑜,是一部很有突破的剧集。在这里,我们差对岸已经很多了。...
- 评论:
- 一种意义上的“《第八号当铺》精神续集”,用类型发挥触摸人性议题。单元式的案件追踪和角色个人的心魔探索齐头并进,更不提留下诸多“嗑点”。但特别珍视的是“叶宝生”每次登场的几句话,又或者只是站在那里,去启迪和告解“蒲一永”;杨谨华真的又有进步。不过从第一集开始的“执念”就是曾敬骅的造型太难看了,好遗憾。
- 案子以及干系人行为逻辑一堆漏洞,槽多无口。我就想问,没有人在意被杀死的孩子和妈妈吗?如果说船长死有余辜,凶手杀人全家是事实,因为被虐待和精神不稳定就是他可以免死减刑的理由?男二发现可以判误杀时掩饰不住的兴奋恶心到我了。男二说为什么多数人认为法律不公平,但同样多数人又会不赞成废死,是在偷换概念,两者并不冲突,大多数人哪怕觉得社会分配不公,质疑权力顶层操控法律,依然觉得死刑以及其他量刑,是对受害者家属的告慰,和对公序良俗的维护。废死是100%不杀,而权力操控下的不公却不是100%,两者不可等同替代。这剧想要写外劳、原住民为代表的蝼蚁们生死去留不由己,掌权者操控法律和引导舆论,但主线故事选择上其身不正,角色刻板转折生硬,说服力不够。话说湾湾还要写几次废死做zz筹码的剧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