艹!写了一大段,不小心删了。。。。总之一句话,该片非常牛逼,对NHK表示由衷滴敬仰!
CCAV完败这可是在自家门口PS雅人桑声优销魂!
EP10有感: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年少之颜,一千年之后。
为毛每次都是失望。。我买麻花的小男孩让人辛酸。
印象深刻的比如第6集敦煌普通人悲凉的人生:一个服兵役的农民文森留下一张残破的身份证(告身);一个父亲赵僧子把孩子苟子典给债权人永不再联系,一个失去丈夫的母亲王阿吴签文书把7岁儿子庆德卖与别家做奴隶,在莫高窟供养释伽牟尼祈愿来生做贤妻良母的妓女,真伤心。镜头令人赞叹!第9集喀什,北京人的优越感让人很不舒服,区域经济发展太不平衡了,一边北京来的观光客拿着DV,索尼相机,一边15岁辍学的孩子4点起来在作坊做馕当学徒,吃的开水泡馕,筷子都没;还有一天要卖100个麻花的小男孩。真希望他们的生活能真正得到改善,提高受教育文化水平,而不是得到观光客1元、10元令人羞耻的施舍,满足观光客高高在上做施主的心理。
NHK不愧是我心中的纪录片帝
贯穿全剧的配乐很有西域风情亮点是最后一集,井真成穿越来了现代西安!今天,当人们俯瞰丝绸之路的时候,仅仅一瞬间,便是2149年。
优点:不回避底层人民的生活,擅于将远古与当下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充满人文关怀。缺点:看的是“特别加长版”,显得冗长,剪辑不当。最喜欢:EP5天山南路、EP8哈拉浩特、EP10曾经的大唐帝都西安。
个别剧集略显刻意,对故事结构太过苛求,推荐第一集楼兰、第二集伯孜克里克、第五集鸠摩罗什、第八集哈拉浩特。
将“丝绸之路”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形式来述说,重点展现佛教文化在这条思想之路上的兴衰,每集看完都有时过境迁的苍凉感。经历了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变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唯一不变的是对这片土地的归属和依恋感,而人们以为早已经飘散在风中的历史,在日常的点滴和传统的音乐中悄悄流传了下来。
“展现在眼前华丽的美的世界另一头,却是在背后支撑着莫高窟的各种人生。而在这里的游客是无法知晓的”。——这部纪录片的视角让人了解怎样做更好的旅行者而非游客。
NHK版本。脚踏实地,聚焦西部十年发展民生,古代与现代部分交织,完美的纪录片。
看了一部分,很给力!
喀什那集特别好,馕,土陶,送货货郎和糖贩
看了西安和敦煌两集,弃了。只能说和和期望不符合,想看到的不是丝绸之路的今天那个和观众无关,而是给点遗迹来点音乐让观众自己自由想象曾经。这么看,还是1980年的版本更对胃口。PS:音乐并不弱于25年前的喜多郎。
为了看雅人叔。西安今年安排一下
最喜欢的纪录片之一!!!
NHK的纪录片实在是赞;雅人叔那时候还年轻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视角
无论历史视角的广阔、故事取材的新颖、摄影画面的悠远、对中国百姓生活的关注、背景音乐与旁白的精美,都堪称顶级。我最难忘楼兰女尸被发现时的种子、想象中受尽磨难的鸠摩罗什、敦煌壁画一隅的唐朝妓女祈愿、在沙漠中不停迁徙的蒙古牧民……最后西安一集,也完全超出了BBC,深度惊人。如果不是把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的源头,我难以想象NHK会拍出这样恢弘感人的纪录片。这就是溯源,这就是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