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相较早些的苏联战争片,有些许发展和进步
1936年快打二战了,这如果不是主旋律片我都不信啊,那个时候武器、场景都是实打实的,真过瘾。讲一个水兵逃过处决,回去报信,引领战士们击退敌人的故事
这才是主旋律应该有的角色形象。
电影的俄文名里有个小错误,应该是МыизКронштадта
发现很多战争片都有模仿和致敬这部片子的镜头,真的拍得非常好看!
巧妙的利用视听语言展现画面外的情境。首先是利用声音展现画面外发生的事件,比如利用白军军官的哀嚎暗示他因为好色被水兵干掉。利用人物表演暗示画面外的事件,比如用白军俘虏的反映暗示红白两军的战况。保留了部分蒙太奇时期的艺术特点。利用仰拍来突出士兵们的革命英雄形象。两次炮击的镜头都用了重复剪辑。影片整体利用现实主义手法讲述了红军在内战时期的艰苦条件:二十个人分一个面包,一个团挤在幼儿园里睡觉。但他们依然心系人民群众,心甘情愿将面包分给他们。同时也描绘了和敌军的人数、装备、战术差距:敌军拥有坦克,同时也因为战术差距被地方包抄。以此来刻画出政委和水兵等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献出生命的革命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视死如归的革命勇气。最后两个士兵选择冰释前嫌,个人的嗯原因在共同的革命敌人面前烟消云散。
还算好看20230605
遥望战舰九股烟,一泓海水半遮屏
谁给个字幕,英文的也行
值得赞美的配乐,以及“请‘马克沁’同志发言!”
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内战电影。《恰巴耶夫》不太严格的翻拍。继续采用低角度取景,塑造人物伟大形象。无资源
7.8
声音设计,画面框不住声音
很惊叹当时的叙事能力与人物塑造,没有高大全,但英雄主义扑面而来。几个镜头有如剪影。全片充满诗意与豪迈。
画外音
已看,4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