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land...高中历史都教了什么fuckoff...Iknownothingabouttheworld.Toobad!!!Needtolearnbymyselfnow!Ostalgie!!!
本科时就听戴爷提过,遍寻不着。前几天下到了,却是德文字幕。最后拐弯抹角从一个拉拉网站下了中文字幕版。真喜欢这个片名,打开心门向蓝天。可惜这个世界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了,不论向东还是向西。
世界开始变了,两足鼎立的格局变了,然而不变的是我的处境,依然没有容身之处,东西都一样。记得施隆多夫曾说过一句话感触比较深,“就像所有的战争一样都存在着失败者与胜利者,然而这场战争(冷战)谁又是胜利者谁又是失败者。胜利的是全球资本主义市场,失败的是全世界人民。”据说施隆多夫为此片筹拍了10年,然而也仅仅是筹到了少量的资金,所以基本是以手提摄影,以及大多都是自己带出的非职业演员出演。
曾经的红军旅成员在斯塔西帮助下流亡东德的故事,也因此其在东德叙事中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进入而非逃离东德。丽塔们执拗的反资本主义陈辞在“理论之后”的今天显得天真而幼稚,但那是真正的以命相搏的故事,而不是“爱与和平”或学院高墙中的文化研究,其动人之处即在此。
巨大的反讽。投奔理想却被叛变的理想射杀。正如这冷峻的政治电影是les字幕组翻译的。
一眼就看出丽塔的演员是个直女,然后就…
关于东西德历史的反思与批判。“我更喜欢这里,这里虽然不象巴黎有那么富有,但穷人却更少”的东德以及金钱主义充满剥削的西德二者的对立造就Rita传奇的失败。Rita想要的更友好的国家/社会也注定不会出现。部分手持摄相机拍摄很动感,女主表演精湛,中间剧情突然变缓与整体快节奏稍显不和。
一个西德女红军在东德的无产阶级生活。他们在西德实行恐怖主义,又被东德的斯塔西隐藏起来。两德的统一,让他们被双方追捕。他们在西德过着资本主义的生活,却向往着革命;而当他们来到革命的东德,却发现那里的人向往着西方的资本主义生活。这就是他们的命运,可恨又可悲。
可是我已经不止一次被施隆多夫电影配乐烦到。
114th不太懂这部电影想干嘛,不过有妲己霸看加一星
“故事对我们而言并不轻松,瑞塔并非无辜的旁观者,她曾亲手杀死一个警察,但影片也不是有关罪责与动机的简单寓言,它要表达的是冷战最后十年间的信仰坍塌,施隆多夫相信观众足够成熟地可以去接受一个‘反英雌’的故事。”
非常讽刺,看来施隆多夫并不想takeside。
女人让她告知,她不肯。她主动告知男人,男人责怪。罪永不撤销,怎管何方何时,怎管悔过与否,怎管漫天雪飞。
【冷战】丽塔传奇.2000【悸花字幕组】
从1970s到1990s,游走东欧的丽塔与她的小伙伴不断见证革命梦想的远去。施隆多夫的作品很喜欢观察革命后的失败者物质与精神的变迁。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無產階級革命者永遠都是反抗者,永遠都會邁向滅與之路。
看戴锦华电影批评补片。惊叹于其把握细节与归结主题的能力。欣赏这类有复杂历史背景与精深技法的片子有门槛,学院派钟爱吧,不好看但是逼格高,文化价值好于观影体验。联想《阿尔及尔之战》。拒绝成王败寇的粗暴逻辑,以客观、个体的视角去呈现冷战史,很有价值的书写方式。虽然影片的确不咋好看(囧)。
太干脆利落了,一句废话不多说,手持精准之极,情感上也是雁过无痕,没有任何廉价的情绪泛滥。一群最极端的革命斗士用最暴力的手段来实现构建新世界的梦想,期间的困顿与颓唐,印证了他们方法的错误,更表露出其背后支持者与这场"革命"的未果。影片站在后冷战时代来表现冷战,却没有站在胜利者的立场,虽然目光放在左派身上,但没有为它唱晚歌,而是冷静并略含惋惜地陈述既定事实:我努力了,但……坐落到身处东方阵营的每个人,斗士、官员,乃至下定决心的普通人,付出越多,失望就越多,革命欠他们太多。
一曲社会主义或者说可能性的挽歌,那本不愿开枪的士兵、因国家机器的本能(庇护者东德在柏林墙拆除后消失,变为绞杀者)射出的子弹,终结了那充满勇气与想象力的逃亡。
特别生猛、带感的片子,画面凌厉,正如它所表现的那个年代般缺乏修饰,然而骨子里又充满悲情。导演的政治立场一点也不重要,影片只负责展现左派恐怖分子的命运并引发观众的思考。不管向东还是往西,都是死路一条。这也是透过施隆多夫的镜头看到的,二十世纪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