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导演控制一下长镜头,而不是用来作为扩大时长的工具,这会是一部剧情片佳作。7.0
将2个小时的内容拉长至4个小时,有点唬人,对政治、司法和宗教的探讨只是导演借演员的嘴来夹带私货,这类愤青的言论确实更适合电影。对于民族、历史和现状的挖掘倒是力道十足,在制度和贫穷面前,在两个主角身上,这两个家庭悲剧有着同样的病根,也能够代表这个民族底层人民生活的两种极端。★★★★
“菲律宾另外不下雨的半年”。相比前作,视觉风格有变化,相当漂亮的摄影加运动镜头!一个农村愤青从对制度的关心,到失望,到行动,到尝试救赎,再到彻底对生命的泯灭,长达四个小时完整的塑造过程,相当令人震撼的结局(还好没有停在“救赎”那里,谢谢导演对黑暗的挖掘和展示)。
一个追求自由却被自己囚禁的知识分子与一个在不断囚禁中找到自由的劳动阶级他们的自我定位与因此而来的命运构造出了一整个国家甚至人性的病态导演简单而直接的拍摄手法很引起我的共鸣所有东西都在它该在的地方
这叫牛逼,贝拉·塔尔TM是神。
JeanneDielman式反快感现实主义美学。固定镜头配搭宽银幕造成棺材板构图,不少镜头大棺材中还套着小棺材。角色在四小时多的漫长时光中深陷棺材空间中无法自拔(时空的深陷),唯有梦中镜头才得自由移动。是为现实映照。
2015023牛逼的四个小时。人物关系线对比交叉,因果关系在两个阶层间循环。固定的长镜头慢慢地切换,冷静地剖析着菲律宾社会的涌动。“历史其实不是人民创造的,都是决定他的人创造的”——结尾劳动人民载着知识分子渡河,旧历史的终结,新的篇章等待开启。2023069上影节第四场,朵云轩。大银幕重温。历史真得会终结吗?对福山的论断持怀疑态度的导演化身片中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对宗教与资本主义体制深入呈现并大力挞伐,运用杀戮与强奸等极端手段彻底与之决裂,结尾的渡河是其真正融入无产阶级,而非出于同情或愧疚的站队。当然这种政治层面的自省并非他的重点,他的波澜壮阔的影像是属于善良勇敢的不谙政治的底层人民的,经历了命运的无情摆弄,收尾镜头中他们的生活仍在继续。
不这样,能怎样结尾呢?
尴尬的地方或许就在于时长与长镜明显冲着宏大与史诗去的情况下,却并不能提供与之匹配的厚重与细节,看似时长可以容纳丰富,但对平铺直叙剧情和简单乏味主题的聚焦,展现了意图升华至经典,却时刻缺乏一口气的状态,人物繁杂内心与事件庞杂内容都浮于表面,难见真正的触点,也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左派青年基于自己看法所实施行动而导致想要帮助家庭的行动,却成为遭遇悲剧的原因就显的刻意和匠气了,长时长都冲淡不了这种构建,更就不遑论对“历史的终结”的表达了。固定镜头的推轨/变焦,摄影机移动的长镜头语言见佳句未构成佳章,后段运动频繁才得以有更深刻的进入感,反倒凸显的本该有“深入”功能的取景渐小刻意了起来。与文本相比,明显形式盖过了内容,而且细究单个段落的影像,无讲述主体的时刻时时发生,无意义叙述真正变为了无意义。
影片长达四个多小时,却并不枯燥,人物的命运在牵扯着观众的神经,而对于菲律宾日常生活的展现,也让我这样的观众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菲律宾。罪与罚的主题,导演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得到很多的灵感。不过,导演并未止于此,还有更多对于人性的挖掘。长镜头很多,画面干净而美,给影片加分不少。
#上海电影资料馆#3.7分。
四个小时看完就是…又好笑又鄙夷…多年前看到这类可能还觉得啊真是一个被社会压抑和扭曲的悲剧,但这个叙事这么多年,还在不断复制?精彩的是,居然将这位“男知识分子”内心的欲望和自恋自怜描绘的如此精准;但请问,有本事做出这种事情的人,难道还得归因于社会的压抑导致扭曲所以值得那么一丝同情?这个形象,真是唤起了古往今来的无数身影。省省吧,这种暴行根本不是什么理想主义什么政治压抑,这样怀才不遇被政治压抑的故事里根本没有一丝对他人境遇的共情,这种人不过是渴望权力而不得,他们的暴行不来自压抑,而根本就是对权力结构的复制,他们根本就是另一个语境中的暴君。
圣诞快乐,瓦瓦先生
主持人說,這部電影可能很艱深,但它只有四小時(以前他的電影是七個多小時的),而且是彩色的(以前他的電影是黑白的),所以,enjoythemovie。題材很宏大,涵蓋政治社會宗教人心,在越來越多人把長鏡頭用來炫技的年代,拉夫達玆簡樸至簡的長鏡頭依舊單純地為電影服務。
真是服了。开篇无论是剧本还是影像就展现了极强的控制力,五星。看着看着就变四星,因为缺乏那些所谓cinema的点。然后就觉得这故事未免太缺乏纵深,变三星。到结尾开了眼了什么玩意儿机械降神降灾神啊,服了(降格的、低品质的绝望)。以及,neglect导致的扭曲就要强奸姐姐屠杀狗狗啊?看得大翻白眼。另一边,长得像rapper黄旭的坐牢男主搁那儿当圣人,最后搞个超现实飘起来了,杀了我吧。siff第三部
拉夫达兹的固定长镜头太棒了,让观众对电影中的时间与空间有了极其真实的触感,电影虽然很长,但剧情却相当简单,也是围绕三个主人公进行叙事的,上层知识分子与下层农民,简单的剧情下,导演却加入了对当今菲律宾社会种种问题的探讨,并直击了那段被遗忘的历史,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影像的质感太好,简直是曼多萨极端的反面。向来不觉得拉夫·迪亚兹的松散有任何问题,室内外空间都非常开阔(声音/动物),这一部也借由摄影机的极缓运动靠近/远离不同现场。整部电影的时间性表达都是后滞的,要借由人物状态的变化来察觉时间的迁移。而凶杀与车祸两场,都紧接着梦醒/沉睡,要区分两者是先后还是层级关系,同样要通过下一场来辨别。尤爱Joaquin的几场梦,借着低角度的航拍镜头飞行几百里回到家乡,透过窗口观看妻子跟孩子入睡。四年后,妻子探视他时说孩子长高了许多,Joaquin说他知道。于是,下一幕惨烈的事发生时候,我仍希望那是在梦中。
如[历史的终结]一般宏大的标题预示着这部作品有着历史学的兴趣。它用缓慢而引人入胜的叙事步伐,壮美的摄影和演员的出色表演展现了一组富有人性、极具生活的图像。然而最后一小时里无尽的丑陋和几个超现实段落出现时,你不禁觉得这些绝望感并未得到充分支持。从生活描写上升到历史寓言需要的还有很多。
84/100#SIFF2023#从天堂到地狱,从地狱到天堂,找不到的神,醒不来的梦,系统的腐坏,历史的终结。后半段除了梦境之外的情节上有些强行,急于通向终结的宗教场面。
四个小时片长是由许多冗长的镜头凑成,而且激进分子不得志逐渐魔怔的男一的变化交代的不够令人信服,逐渐成为善良化身的男二神性来的仓促,结尾欧亨利式悲剧反转又显得刻意,总之内容不如标题唬人。@上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