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58年曼凯维奇的老版更符合小说原意。那片当时出于冷战立场将剧中的反面角色扣向了越共,可格雷厄姆格林当年创作此书的真正讽批对象却是美国!也才有了后半段派尔的中情局身份的曝光以及一场爆炸……可这故事在非西方的受众来看,不管书影哪个版本都难免虚伪:一个来自曾经全球殖民地最多的英国记者,竟然去吐槽法对越有殖民色彩?去揭露美秘密扶植第三势力是另有企图?虽然托马斯一度躲到厕所痛哭,可上述逻辑却让人看着想笑!当然,也不能排除格林是借着主人公的言行去自黑了一把英人因帝国衰落无可奈何却又心有不甘、美其名曰远东事务不介入很超然实际自欲驱使总在选边不惜出卖暗算的阴暗心理?http://www.wsws.org/en/articles/2002/12/tqam-d17.html
迈克尔·凯恩、布兰登·弗雷泽主演,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越南,关于阴谋与爱情。
漂亮的由仅仅两个主角发起的双线缠绕。没有一件事情是简单的。然而叙事好像可以做得更好
想起来曾经看过。还行。当然还是一贯的白人视角,谁叫人家是征服者和殖民者呢?
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相对于越南的题材新颖了些,也看到越南的另一面也许是更加真实的,不过说到底也掺杂了太多殖民地一厢情愿的美化~
白种老男人在越南泡年轻妞真够爽的啊,还紧抓的不放,年轻妞喜欢老男人真是因为爱?是喜欢舒适的生活吧。老男人竟然勾结越南人杀他的情敌美国CIA特工,阴险。然后越南小妞又回到老男人身边。
他向心动女生表白用不用非要当情敌他的面,他身负重大使命忙得要死用不用非得向他坦白解释只求能继续“做朋友”,他受吃个便饭之邀用不用特意回家捯饬一番盛装出席。。。一无可取的不曲解怎么坚持看?
本片获第75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本片其实是一部政治气味浓厚的影片,只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隐藏在爱情这个主题之下,平静却暗潮涌动,平和却杀机四伏。影片的寓意其实很深刻,正如对爱情的不同观点一样,对于自由和爱国,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只是需要牺牲的时候,不要老让别人去。
故事没看出什么感觉,喜欢这种故事的氛围。
用个人情感衬托政治时局,细腻深沉又摇曳生姿。越南风情不仅仅是罕有的神秘感,更多的是亚洲文化内在的隐忍和在当代激荡格局下的无奈。文学性和戏剧性俱佳的杰作。
原著和电影都很好但原著更好文静的美国人
虽然有人将之视作一部带着几分乡愁与感伤的影片,但其实片中的政治讽刺色彩简直不言而喻
老殖民者在殖民地遇上新殖民者挑战的隐喻。爱情故事/三角恋/两个男人争夺女人再次成为喻体。和苏丝黄的世界可以凑成一对来看:美国人的攻讦和英国人的反诘。有趣的是,美国人对英国人的控诉在其非正义性:不能明媒正娶,而英国人对美国人的反驳则在于其虚伪性:以爱情/正义的名义酿造暴力。
我真的想为配乐给5星
大学时,黄李龙老师放给我们看的,还顺势写了和中国盒子的对照影评
MichaelCaine就会演这种装逼片
配乐很出色,只是总感觉三个人的感情纠葛不是那么可信。
托马斯·福勒讲述了这个故事,除了一个重要事件之外,他只是作为一名记者,一名无所事事的观察者卷入了这场战争。派尔代表美国及其在越南的政策,是一名中央情报局特工,被派去根据美国的利益指挥战争,他热情地致力于美国外交政策理论家约克·哈定的思想,他说越南需要的是“第三种力量”来取代殖民主义者和越南叛军,恢复秩序。派尔利用腐败的民兵领袖泰将军领导的越南分裂组织(基于真实的越南人民),着手建立一支反对法国和越南人民的“第三势力”……2001年9月10日,向试播观众放映,获得了好评。然而,9-11事件发生在第二天,收视率随着随后的每一次放映而下降。为了回应对这部电影“不爱国”信息的批评,这部电影搁置了一年。它最终在2002年9月的多伦多电影节上公开放映,齐泽克《无器官的身体》对其间政治症候有所批评。
我靠原来原著没看明白
这一切的一切难道真的只因为这一个女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