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和布景方面,完全没料到的精致和细腻、写实和详尽。非常忠于元代的历史风貌和审美趣味,阔大沉雄、冲淡萧远。极赞!元代后妃命妇的罟罟冠、男子的髡发垂髻盘辫,与“南薰殿图”和元墓壁画完全一致;宫廷道具形制大气、勾勒有力,用材和质感就如同文物。分上中下三部,超长。现有版本意文,无中字。
宋恭帝及太后至元大都稱臣表降,最是讓人心碎,大元的雄壯只令人感到蒼涼。電影中鄉愁的音樂,迴響我少時聆聽的記憶也迴響我嘆息兩宋的消亡。中國人不忍拍演的時代與主題,在這部改革開放早期中外合拍的鉅作中能得一管窺。草原盛兵與場景道具衣著考據似有老成一輩不可磨滅之功。30年時光之逝亦為一嘆。
严格说没看完,刚开始非常引人入胜,但后来就没法将就了,尤其到了中国,硬把桂林当扬州还是很雷人的。或者前半部分给中东人看也是这样?
(9/10)豆瓣这片没能过8分大概是网友不满剧组对文物保护不力,但就论影片本身它完全是值9分的,可以爆掉美国版一亿条街不止。片子有种时代的沧桑版,文化气息浓厚,英若诚演的元世祖屁股开花气场特强。PS:意大利和中国各剪辑了一个版本,两版片长、镜头取舍都有所不同。
太多次给我了惊喜!80年代果然是最开放的年代。像是展开了一大幅从未如此端详过的元代画卷!简直有俄国拍《战争与和平》的野心!
演员只认识艾略特·丹霍姆,剧情起伏不大,精彩之处不多。
从西到东从威尼斯大公、教皇到圣城十字军到贝都因人到波斯到印度到西藏喇嘛到蒙古到汉元大都到扬州桂林到忽必烈征讨日本。。。整个中世纪末期的巨幅画卷!上译的经典配音!!!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的成书不管后来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巨大影响对于马可波罗本人来说都是必然的也必须的。
马可,请让我拉着你的手。我们蒙古人说,拉上你的手,我的心就属于你了---(忽必烈----英若诚饰)。1985.02.22-23
明星是真不少,剧情因为中意合拍也算合理,当然前提是你得相信马可波罗来过中国
道具场景服装很棒
5小时版,从态度到气质都可用端正二字来形容。完全符合史实当然不可能,不纠结细节,整部电影进展平缓但稳定,故事讲的清楚角色也立的住。英若诚本来就是蒙旗,忽必烈演的有模有样。意大利人有的是天真烂漫任情任性的,可像男主这样纯粹如赤子的真心少见,什么?他是美国人?那没事了~“我母亲说看这家人衣服晾的多仔细!他们虽然穷,但穷的有骨气。”“听到了吗,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从细节入手,要知道老百姓的所思所想。”《雍正王朝》原书中雍正和弘历不断比对粮价路费等杂项费用,说这就是民计民生。撒切尔夫人也做过同样的事却被男性官员们嘲笑是“杂货店老板的女儿”~我还能说啥~对于毁坏文物的行为自然应该批评并引以为戒,对我方相关人员过分苛责倒没必要,毕竟,哪个要脸的人能想得到不要脸的玩意儿会在什么时候干什么莫名其妙的事儿呢~
假如真金太子没有早逝,他要是顺利继承皇位,肯定会发动汉化改革,那么历史就会被改写,元朝可能不止98年!
很小的时候看过这部电影,那时候还在上小学,父母单位基本上每二周会放一场露天电影,免费的,是小孩子们最为期盼的一件事情。每到放电影的那天,就担心天气情况,生怕因下雨而取消了放映。即便天公作为美,有时候大人也会以影片不适合小孩子观看为由不让去看。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很深,因为没放映前,就听说这是部超长的电影,听说这个消息,心里异常兴奋。影片确实超长,而且最开始的一个多小时里和中国或是蒙古国并无关系,引不起小孩子的兴趣,马可。波罗到了中国后的故事,在小孩子看来,倒还算是生动些。即便如此,电影放映完的第二天,在班里
破坏文物让我心痛
史诗级的作品,那时的故宫、颐和园、十三陵还能实景拍摄,现在不能了。实景拍摄是好,但对文物的破坏也很大。马可·波罗的游历主要讲的民间疾苦,对于当时的物质文明还是着墨太少。
中世纪的威尼斯--妓女女儿‘你不属于这里,而我要待在威尼斯’巴勒斯坦十字军乱杀无辜,死尸遍地的战场,波斯骑兵。。。。全是实景,景色优美,但是时空大挪移就过了点,把漓江山水搞到杭州。。。进入中国后就变得怪怪的。结尾没看到,bw盘读不出
片子本身不错,马可和忽必烈演的挺好,反映蒙元时代的作品好像挺少,神风亮了
5个小时的上译厂版本,开片不久就说,可汗叫教皇派遣100教士前往东方,以便在他的宫廷里和佛教徒、伊斯兰博士展开辩论,他会选择相信赢得辩论的那一宗教,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了,影片内容是十字军、苏丹的军队,还以为是在看《哈扎尔词典》。后来忽必烈说,我们不知道上天以后会遇到哪一位至高者,所以现在全都供奉起来哈哈哈哈哈。P.S.八十年代还是好啊,文化部长是作家,副部长是演员,这个演员还演了一部一度被禁的《小活佛》。
1982中意合拍。7h30min版本。挺喜欢这种写实的拍摄风格,唯一不足的是字幕和声音不是很统一。当时的世界就是多处纷争。试想一下,现在的社会和以前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可悲
在胶片中复活的元代宫廷场景和礼仪,元大都街市和平民状貌,服装,饮食,蒙元军队的武装程度和攻击性,节庆游乐杂耍和元代街头杂剧,无不经过认真的考量与实现,从画面中感受到的那种古中国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