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80年代末电影风格,配乐对白构图摄影,可惜工人场景镜头太少,都是上层决策的事情,缺少底层民众支撑。媛媛开口唱了两次,听到了熟悉的声音,片尾那段话才点出本片的主旨
唐國強年輕時原來還蠻帥呀!
讲述八十年代末国企改革的电影,当年那种大刀阔斧的行为,而且还有那种敢于正面面对甚至拍摄出电影的行为,九十年代至今的经济伟大发展,付出太多代价。2016年又是改革年,大量钢厂、煤厂经营困难,很多僵尸企业很多烂到骨子里的国企,还能正面面对否?
消解
以攀钢80年代改革为原型。讽刺的是,尽管经过了改制和技术工艺升级,现实中由于三线建设而诞生的攀钢,也在2010年代由于大环境下的产能过剩而大量下岗工人。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技术专家不接受改制厂长乱点鸳鸯谱、干预私生活的家长制作风,但可以接受在工作上被管理和支配。当基层工人采取集体行动反对厂长借外债搞工程,厂长的态度仍然是“力排众议”。
很人性美
《第十放映室》。
震撼
当年的主旋律电影。学校组织看的。试图描绘一幅改革开放年代的史诗群像,但并不成功。
什么时候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能彻底分开
1.翟俊杰的幽默感使得这个沉重且不好拍的主题有了些活力;2.唐国强的进步很大,相较于早期自我包袱过重的“摆拍”,已经开始在塑造角色了。
好看
为影片最后的“操”点个赞
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为编剧,今天他被查了。
真的主旋律得有点让人害怕
喜欢看的老电影(改革必然要经历阵痛,之后要偿还的也必将要经过数倍的努力)。
田耕尴尬的形象,正是党,正是国,大刀阔斧,披襟斩棘,得之于宏大,又于多少有愧。书记、总经济师、从四方迁徙于此的建设者、众志成城的精神党建,为落幕的时代留影。
还是因为穆宁。。。。。
公选电影。承包责任制,固资产抵押贷款,国企改革也是蛮辛苦。唐国强年轻时候帅气呀
198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