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沙俄侵入精奇里江(今结雅河)中游达斡尔头人多普蒂乌尔的辖地。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率军在松花江和牡丹江汇流处(赫哲人住地)围歼俄军,俄军统帅斯捷潘诺夫被击毙。清康熙廿四年(1685年),副都统彭春率3000人从瑷珲向雅克萨(达斡尔族敖拉氏的住地,1651年被沙俄占据)进攻,水陆并进。俄军伤亡惨重,沙俄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投降。经彭春同意后,俄军撤至尼布楚。俄军离开后,清军平毁雅克萨城,即行回师。
那时候和苏联关系不好,童年的我对一兰的那一身盔甲很羡慕。(补记)
此片拍摄时正是中苏交恶,苏联侵略阿富汗,之后中美巴基斯坦等共同抵制俄罗斯夏季奥运会,因此,政治意义重大。于此同时,编导没有从统治者的角度入手,而是从少数民族的部落矛盾及淳朴民风入手,颂扬一个可歌可泣,抵抗外辱的傲蕾一兰。相比于应云卫的《塞上风云》,此片显得更为大气一点。不过,情节相对来讲还是太散,故事平淡,冲突不够,剧情尚显老套,很单纯的一部政治宣传片。另外,寇振海年轻时候也是真帅!他原来是大陆人呀!
啊,这不就是弱版的赛德克巴莱吗……外战,讲述新疆少数民族部落对抗沙俄入侵的故事,以女性为主角,大体上还是以木兰叙事为样板,误解,牺牲爱情,牺牲个体幸福,最终报效国家,同样和木兰叙事相同,都以君权中心,最终都会使个体退位而彰显对于君权的维护,英雄化的同时不会伤及传统男性想象(1.一兰无所求,冠翎归故里2.母亲牺牲自己,毒害仇敌3.到处寻找重新信任那一段真的和赛德克巴莱好像……)
小时候看的,当时极不喜欢,寇振海是我讨厌的演员之一。
小时候看过的,因为这个名字很特别
1979年出品的电影,很难想像在文革刚结束的时代能有这么好的电影,完全是大片的风格。即便是放到现在,其风格、场景、剧本、表演也不逊色今天的电影。这是我小学时代感觉震撼力最强、印象最深刻的一部电影。
一兰眼神很坚毅。攻守场面拍得还不错。寇振海表演程式又奶油过头了
这是一部需要结合当时政治背景才能理解的电影。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处于蜜月期,而苏修这个北极熊却在前几年找了黑泽明拍了一部歪曲我国东北地区历史的大毒草电影德尔苏·乌扎拉。文革已经结束,文艺界摩拳擦掌,于是乎,史诗大片傲蕾一兰横空出世
三个小时的抗俄史诗片,场面宏大,剧情流畅。七九年,刚经历了八个yb戏的时代拍出了这样的电影,可以了。
很多很多年前看得热血上头的清代少数民族反抗沙俄侵略的影片,有时间再重刷。下面有的影评是没看电影写的吗?新疆少数民族都出来了
这是梁丹妮出演的第一部作品,《傲蕾一兰》以史诗般的气魄回溯了四百多年前的中俄关系,对沙俄的野心和残暴进行了彻底的揭露。汤晓丹导演古稀之年的奋力之作,编剧叶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兰堪比花木兰,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
情节记不得了,很小的时候姑姑带我去看过,我老是记不住名字,时不时地问她我们上次看过的电影叫啥?依稀记得有个澳字的发音,花了点时间百度出来了这部电影,原来是骄傲的傲。念念不忘的是亲情记忆。
小时候看过小人书。看电影看一半卡了。跟那时时代背景相关,那时中苏关系不好,再加上开始宣扬民族主义,国家统一之类,这个片子就是这时候出的。
小时候,在草原上看的,第一部露天电影...将来能有钱的话,我会把她拍成大片...可惜
对待朋友有好酒,对待敌人有弓箭。怒目圆睁爱憎分明,人物简单但故事还是完整的。
尼布楚条约之战,小时候看过的,印象就是战争场面不错。
拍得像苏联三十年代的主旋律电影。虽然用了很大工夫,但拍得还是比较粗糙。
以前是三姓城抗击入侵,现在是依兰爱情故事破个闷儿,沧海桑田,斗转星移。
据说汤晓丹的《傲蕾一兰》拍得场面很大,成本很高,但是吃力不讨好,成绩甚不理想。—引自李翰祥《三十年从头细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