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他人之悲惨品自身之凄凉用这么饱含情绪导向的定位来处理本就沉重的主题似乎过猛了IDF2021
10/24@国美象山IDF2021观影最佳。一个活了37年的白痴决定站起来对抗房间大象,众人笑话loser不配说话。这白痴又大喊宁做小丑不为奴,于是众人将他抬到那各各他山上去……延续苏俄圣愚icon。远东颓丧,一千个哔声后的绝望,摇滚爆裂,那楼摇摇欲坠,绝地求生才能接近无限的快活与光。//强叙事并非纪录片之敌亦不鲜见,可贵亦保持内敛与距离几处机位低近尘埃,95年VGIK女导演自己发现的人物,两段平行交叉爆剪特别毛子特别虐,音乐也是男主日常歌单……查了下,那钦差大臣后来被捏上谋杀罪名下狱寡头依然猖獗,远东30年人口流失1/5,俄罗斯自杀率全球第三。//映后连线导演,主持人请大家理解敏感性只问技术性问题,于是问月亮问海洋唯一人提及苏联笑话,和朋友笑说对面怕不是觉得远东正统在CHINA
选这部片在当下中国展播,很好!开发民智
「IDF2021·南山」各各他是圣经记载耶稣被钉死的山,俄罗斯远东地区现状正蒙难如此。数次响起的轻松摇滚乐与无数被哔掉的脏话仿佛相互对抗着诉说这好像不是真的、这又是真的。宏观政体与微观个体在此处交汇,但现实却又如片中陷于深雪的车在助推中纹丝不动。
旗帜鲜明、形象复杂有力的政治宣言纪录片。被侵蚀的、废墟般的城市,“小丑”般的主角和苦痛的群众,令人绝望的政府与体制。几场重头戏的平行剪辑很有想法。/IDF
【2021RFF】将纪录片拍成剧情片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除了丰富的素材积累,事件本身的戏剧性也代表了某种真实
毛子跟东北人多少有些像,处境也像
臭气、结石、奢侈、贫穷、腐化聚集了一大群抢夺人民的野兽。士兵、法官聚集起来,保护他们的狂欢和盛宴。——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81年10月5日
IDF202110.23记得开篇的时候这是俄罗斯文化部(赞助)还是什么我忘了,片子很完整,冲击力极强,也很幸运能在影展里能看的到了。
2021IDF喜欢这部的配乐和剪辑,人物的故事性甚至看着都不敢相信就是纪录片,可惜没有映后。斯拉夫人民和拉美人民一样,即使受教育程度不那么高,也总有着通透的语言表达天赋。p.s与《墙纸和胶水》给我的观感类似,我们作为旁观的批评者是最轻松的,而做出实事不会那么容易。比起单纯的质疑,为改善当前的不满之处,在现有条件下尽己所能地坚持和努力而取得哪怕仅是一点点的成效,更值得尊敬。
当“政府”、“政权”和“国家”三个概念已经完全捆绑在了一起,利维坦已经变成一个不可毁灭的神话。所以就我来说对于还坚持“守卫土地”的“极端主义”的零余者总是很难嘲讽。激进城市化和改造既然已经让人很难对土地产生感情,谁还不是个漂泊的异乡人呢?
非常强烈压抑的情绪,以至于我面对笑话也笑不出来。导演说这个影片是非常个人的,我非常想问导演究竟投射了怎样一种情感,我觉得片子强烈的情绪就来源于此,维克多何尝不是一些人的影子,他在台前的发声就像朋友说的太聪明又太愚蠢,太理想化了,想到这里,我便不敢举手发问了
#2021IDF最佳纪录片
一开始配合抓马度拉满的摇滚乐看得有点怀疑,后来就理智去他爹了。越看越痛苦,想到能看到这种痛苦又有点羡慕,更加痛苦。
当不成英雄,也不当狗熊。
68/100#CurzonHomecinema#
主人公就像不断向风车迎战的骑士。
IDF美院象山2018.2.12傍晚,我坐在由卡车改造的巴士上,从摩尔曼斯克奔向捷里别尔卡,天空深蓝星光璀璨,远处一座座巨型烟囱冒出浓烟,浸染了逐渐漆黑的夜空。我想起早上我降落在被白桦林包围的小机场,乘坐小巴前往摩尔曼斯克市区,这一路开过村镇驶过兵营,经过大片的坟地路过大量的废墟,太阳从雪地折射,闪着晶亮的光。我在冰川边上和房东的老公聊天,我说你们可以一直生活这么美的地方真好,他说你没看到我们这儿四处都是废弃的房子和车辆,甚至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吗?
4.0,西湖节IDF主竞赛单元,一个出租车司机的个人革命,想起另外一部俄罗斯电影“危楼愚夫”。杭州国美南山校区。IDF最佳奖
剪辑和主人公的性子一样生猛,虽然对某些场景的反复使用和情节性的塑造略显刻意,瑕不掩瑜!“宁愿当小丑,也不做奴隶”,但如果小丑是奴隶的另一种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