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丁和狮心王理查塑造得还行,但整个战争的走向拍得实在太过儿戏。另,八百年前绿教有这样杰出的伟人,现在没有了,四十年前我国有这样优秀的国语配音,现在也没有了。
与史不符
萨拉丁的形象塑造得不错,但是影片整体观赏性太差。
开场镜头激动人心---有点样板戏高大全男主的意思。
绝对是冷门的电影,但是个人认为比天国王朝要好看虽然画质太渣开头结尾缺失中间有片段被剪掉无法衔接。豆瓣上标注这部电影是80年代的但是我从书上读到这部电影最先在文革期间周恩来批示引入国内。电影线索比较简单,萨拉丁、狮心王查理两个主角跟周围一帮兄弟、机会主义者、叛徒斗智斗勇,既是一个战争片又是一个文学电影,很多对话都是围绕两大宗教在探讨人的终极意义,萨拉丁亲民善于战略和狮心王查理勇猛善于权威终于在耶路撒冷城外惺惺相惜起来。电影拍摄的年代正值中东战争,英美支持以色列屡屡得手,阿拉伯国家内部又缺乏沟通和团结,这部长片绝对是埃及电影应当时时代诉求拍摄的,但是丝毫没有历史负担也没有投机煽动。良心之作。
埃及历史上被称为民族英雄萨拉丁抗击以狮心王理查为首十字军的史诗巨作,上世纪60年代的大片如今看来也毫不逊色,3小时的片长得益于上译完美的配音如享盛宴。
夏因系列电影,传记类电影
大场面上剪辑和人数做得都可以Louisa和Issa的情感进阶侧面推动战事走向审判那场戏不错明暗交叠两间大厅分别标有十字军符号和星月符号圣诞雪夜狮心王多疑不肯认输的性格最终导致失败你所为之奋战并非基督圣地而是统治力的持有只有爱才有自由
[埃及][国语1983译制]1905电影网
看的三小时上译版,很少见埃及的历史题材大片。很感慨,有那么一段年代,咱们引进、好好译配、影院上映的外片来自很多国家,英美苏日之外,发展中国家颇有一些,即便是欧洲,中、西、南欧都会有,如今却好像只见那么几个。怎么感觉那时人们拍片子更严肃,更有诚意,更沉稳。
从狮心王角度来看很有古典悲剧那味了:你的盟友统统心怀鬼胎,而唯一堂堂正正的却是战场上的敌人。看这片不能单从普通观众角度看,不然会觉得帝王题材高大全样板戏不可避免沉闷。很少看到阿拉伯世界的电影叙事,加上当年的历史背景,从电影史角度来讲很有趣。喜欢服化道的童鞋,看到里面美轮美奂的阿拉伯长袍会很开心。这样艳丽的场景在如今保守势力增长的阿拉伯国家里渐渐很少看到了。
没看懂
三星半。
埃及电影初体验。剧情线可以视为《天国王朝》后传,虽然对史实做了很多改动,但总体上依然较为生动地展现了萨拉丁和狮心王之间的义战传奇,阿拉伯将领阿瓦姆和医院骑士团指挥官路易莎之间的爱情虽属虚构,但作为副线也相当出彩。手法上最大的亮点是双方阵营的两场审判戏,大胆采用分屏,让十字军审判路易莎和萨拉丁审判阿卡总督同时进行,一边在暗影里向义人灌输恨,说“没有恨就没有胜利”,一边却在光亮中对叛徒重申爱,说“没有爱就没有解放”。本片拍摄的时间正处于中东战争期间,片中也多次强调反战和信仰自由,可见这部作品里所包含的主创们的寄寓。
虽然不太想引用齐泽克,但齐泽克在巴尔干节目里锐评库斯图里卡的话真的很适合用在这里。库斯图里卡是故意展现西方人想象的巴尔干形象,这里是把萨拉丁故意塑造成西方人想象的自己的形象,而把十字军塑造成他们想象的衔仇记恨的阿拉伯人形象。这就是说,西方是好的,但我们才是真正的西方。一些冷战特色主题,比如爱好和平,关心平民,都是为这个设定服务的。所以,电影中理查王反而显得是强势的,是需要被说服的主角这一现象,也就不奇怪了。审判一段,十字军强调恨,萨拉丁强调爱,也是这样,不过这一段把两群人互相对立的台词剪在一起,让他们以话剧的形式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技术确实高明。搞笑的是,萨拉丁因为有了燃烧剂才一转攻势,这下唯武器论了。
萨拉丁是库尔德人。
既是恢宏的历史再现,也是非常真切而生动的第三世界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寓言,是六十年代的独特遗产。你可以说它是对纳赛尔的赞歌,也可以说它是对“泛阿拉伯主义”,即大阿拉伯地区团结一致对抗西方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以色列)的呼唤和冀望以当时埃及的国力,这部影片的诞生,就像阿斯旺大坝一样,本身就是纳赛尔时代创造的奇迹。萨拉丁是毕克(阿凡提)配的,这片还是我爸八十年代唯一自己掏钱买票进影院看的电影。这样的电影,比大卫里恩的那些挥金如土的宽银幕肥皂剧更值得传世,更不必说愈发等而下之的《天国王朝》了。
在阿拉伯世界拥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般恢宏的壮阔气势,对于狮心王理查的刻画也是较为客观。
185minrestoredvers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