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临
虽然叫《革命家庭》,可是拍的真好,很有艺术水准,第三代导演中,能拍出独特个人风格的导演恐怕只有谢晋和水华了。他们关注小人物大历史,关注小人物的命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很深的人文关怀。
為神馬他們再窮困艱難也總有房子住...
妈妈失去自己的孩子是悲痛的,但这是为了千千万万妈妈和孩子的幸福。
看徐皓峰文章而来,虽体会不到内行好,但对于放下偏见还是有很大帮助,影片从头到尾都着眼于家庭,这一点可以拉近与任何时代观众的距离。
“你们这些共产党啊没有人性”,可没有人性的正是那些利用亲情来威胁你的人。
有些对话脱离了生活,太过用力突出革命内容,剧情还是很虐的
我听了又难受,又喜欢,我也是,又哭又喜欢换装秀61
水华的镜头语言精炼,构图考究,很多的场景的氛围往往第一个画面就能够表现出来,写实写意的结合犹如画作的精美,剧情紧凑,演员表演自然富有灵气,声音配乐和画面结合的很和谐,虽然是一个主旋律,也是艺术佳作
当年的石小满太惹人爱了
http://www.56.com/u39/v_NDY3OTU4NzY.html
很多很好的细节(如剪辫子),表演生活化也很幽默化。虽说主人公是“农家姑娘”,但影片中却表现了很多布尔乔亚的东西……哈哈,反右之后短暂的“多云转晴”值得玩味
冲着于蓝奶奶特地来电影博物馆观赏她的旧作:1961年的老电影,镜头语言虽没太多亮点,但看起来已经蛮成熟的了,可就是声音的拾取还有所欠缺,尤其是环境音的缺失也有点影响故事所要传达的氛围,至于演员的表演,还是一如既往的老电影味道,就是哭泣的戏份作了……(于蓝奶奶加一星,……减一星。)
正是有了这样的革命家庭,才有后续的社会变革与进步,愿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因为于兰来看这部电影的,演的真好,那时的人信仰坚定,生活气息很浓啊。
1910-1937,从一家五口人的视角讲述两次国共合作之间的历史。各个年代间转场、各地布景、服饰变迁都很精致用心,无论大人还是小孩的演技也很恰如其分。现今看似乎革命感过强,其实当时的人确确实实是抱着理想的信念,历史终究是要记录下来。
诗电影
无论是女主的老公还是革命本身,都非常直男癌,让你干嘛你干嘛,反正革命对吧。至于为什么要革命,革的是啥,不重要啊!——本片就是典型的披着左派外衣的右派电影
101分钟版本。制作非常样板,即便考虑片名及主题依然无法消解这种强行造星的恍惚感,只“解放妇女”作为历史存在可以映衬影片背景。展开红旗那一段让人感动,除此以外,也就只得作为纪录片才好消纳些。
2022.12.16看了徐浩峰老师的书过来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