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居然和我一样大了。刚看完《世间的每一个清晨》的小说,所以决定一鼓作气看完这部改编电影。一位沉浸于对亡妻追思中的鳏夫以拉大提琴的形式再现亡妻的音容笑貌,一位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拜之为师,因双方的音乐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年轻音乐家贱怠了深爱他的艺术家的女儿,她的死使二者捐弃前嫌,认识到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爱的执念,而所谓理念不过是艺术的抽象形式,因此内心隐秘的艺术激情死灰复燃,殊途同归。「世间的每一个清晨」——都没有归路。虽说已经是1991年的电影,但是每一处都美得像油画一般。除了继承了法国电影浪漫得有点儿闷得特质之外,一切都很好。
昨晚在电视看了一个吴冠中的专访,他提到中国普遍存在的美盲问题,想来伤感,一个文明古国竟沦落到此地步.啥时中国导演能静下心,用心去看世界,用心去触摸感觉,拍出一部像(日出前让悲哀终结)这样的电影,我们可以拍(高山流水),不要再看像(夜宴),(无极)这样自以为美其实丑的电影.
剧情,音乐,要表达的情绪什么的都很好。就是大提琴演奏的部分实在是让人受不了,太假了,姿势手法都不对,握弓也不一致,更不要说韵律感觉了,完全就是胡乱的瞎拉。这是致命的硬伤。不知道音乐顾问是干什么吃的。。“听听我女儿的哭泣吧,她比你弹奏的声音更接近音乐”这句话真是又美又绝!
有艺术的境界,但还是叙事迟缓,人物呆滞。所有西方古代的影像与故事中女人都是饥渴放荡的年纪轻轻比男人还主动……十七世纪时的宫廷装明显是为了掰弯男人设计的啊涂脂抹粉衣服那么多花边绉纱还粉嫩粉嫩的。女主少女时期美,长大了太硬像男人,妹妹从小丑到大。年轻的男主角和MaxRiemelt好像。
情节清淡而节制,镜头也没有刻意营造任何美感,却散发着浓浓的香气。简单里蕴含的坚守和疯狂,在维奥尔琴的如泣如诉里变成了圆。想起老罗的舒伯特,让人愿意放下手里的所有事情。人一生中能听到多少震撼整个生命的演奏呢,我想听一次。音乐是我们说不出的一切,是无法慰藉的思念生活孤独唯一的礼物。
感覺每一部法國電影都有德帕迪約,簡直是法國的葛優。我一向對傳記電影無法產生共鳴,這部也不例外。
四星半里面那位老演员做样子乱拉一气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大量的画外音只能说明电影表达手段的无力,整部影片更像是小说的图解。P.S.18世纪法国宫廷乐师的小白脸形象让人看着恶心,包括那些夸张的服饰,反倒是StColombe隐居山野所穿的被认为过时的便服更贴近现代的审美观点。
技术是骗人地把戏,手段是无聊的表演,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在维系此在的生存,同时也无时不刻试图将实存赶尽杀绝,灵魂的光芒却恰恰是在那极境中彰显的,从古至今,浩瀚如海的故事似乎都在说着同一段往事,诗人们也好像始终吟唱一如的诗篇。
在旋律艺术的后面,隐藏着两种彼此对立的可能的意向性:巴赫的一段赋格曲在使我们对生存的超主观的美进行沉思的同时,又想让我们忘却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激情、我们的忧愁,甚至我们自己;相反,浪漫主义的旋律想让我们沉湎在我们自身之中,让我们极其强烈的感受到我们的自我,让我们忘却一切身外之物。
很工整很精緻的古裝片,但是問題恰恰在於太過工整精緻,每一幀畫面的美都恍如計算得分厘不差,可是因為計算過多反而削減了畫面中的情感,導演的執導顯得匠氣有餘靈氣不足,雖然是影片以主人公敘述呈現,但是過多的畫外音實在令人出戲,同時在表演上也沒有打動我。
很多人都是在《重庆森林》里听到这个名字,然后才找来看的吧!品质水准相当优秀,当然其中的古典配乐实属不可多得的灵魂!
http://www.tudou.com/listplay/MkRLTbSg3qU/-K7_gIPOSR4.html
四星半。“音乐就是表达那些语言表达不了的东西”,它是一份礼物,生存的激情所在。音乐和电影唯美的融合在一起,这是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却有着复杂的情感历程
在熄灯后的病房里,这么一部在沉闷中试图找寻某种意义甚至定义的古典片,竟然彻底拉住了我。虽然没一丝音乐记忆留在耳边,却注定是被音乐而非情节和表演撑开了双眼,让我目不转睛的也渴望”听到“点消失于无形的”音乐“。
一个诗意得无以复加的名字,日出前让悲伤终结;电影还有另一个美丽的翻译,世界上每一个早晨。你只是会使用乐器,不会音乐。听了那么久音乐,这句话是电影的主线,也让我思考良久。几次听到《悲哀的坟墓》那幽怨的琴音,实在美丽得让人动容。这是长久以来一部真正打动我的电影,大概上一次应该是《莫扎特传》了。
三星半。Sainte-Colombe的低音提琴,巴洛克音乐,静谧的乡村,油画般的镜头,日出时让悲伤终结,一切都太诗意了。可惜我一边嚼着花生米,以为是渣男变成死胖子的故事。情绪代不进去,白白浪费这美丽的意境。音乐的存在是为了说出那些表达不出的语言。感情都诉诸在琴声中,不需要太多的话语。
howiwishtodielikethat~老師的精神不死ps拉的...手型都對不上。
在黑暗中人希望得到什么?我希望得到低沉的音乐。
OST早就收过,电影蛮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