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羅:『大多數人在安静的絕望中生活,當他们進入墳墓時,他們的歌還没有唱出来。』
迈克李处女作,三星半。看得汗毛倒立,自始至终弥漫着痛苦而尴尬的绝望气氛。那20分钟关于麦克卢汉的尬聊差不多可以排进电影史上最窒息的对话段落。亲情不能解忧,爱情也不能解忧,能解忧的音乐转瞬即逝,只剩下不成调的钢琴,这个结尾收得顺理成章,但是不是也有点太symbolic了。
三星半,覺得像是走入了某種陰陽魔界。
足以令人窒息的《暗淡时刻》遍布在迈克李这部灰蒙蒙的处女作当中。于缺少幽默和热情的70年代,到处都是人与人沟通的困局与窘境,到处都是令人寸步难行的孤独、尴尬和绝望。然而在冰冷色调下,是简单轻松的旋律(感性的交往)让诚惶诚恐谨小慎微的人们变得自在和亲密起来。至此影片通过这种强烈的氛围对比想要表达的观点是:现代人之间的交流建立在一种媒介(语言)之上,这种人与人间接相处的模式也是造成他们彼此疏离的原因。
迈克·李处女作的中心情节是一场尴尬异常的约会,在漫长而煎熬的餐厅戏之后,正是戏剧发展的高潮,李却在这里变得愈发缓慢愈发安静,直到男女之间的爱欲张力早已溢出画面之外,却迈不过二人被各自对自己和对方期许所设定的界限。这场揪心而让人不忍心看下去的戏奠定了迈克·李接下来的电影主张。他的现实主义不是在描摹现实,而是在努力抓住人生活中最真的东西。这部极为萧索一灰到底的作品也许在节奏和台词上还可以打磨得再精准一些,但该有的真切它已全部囊括。
这类题材,如果在家里看,应该要关掉无数次了…里面各个角色不同程度的难以交流,从生理到心理,好奇的是28岁的迈克李为什么要拍这些人的“暗淡时刻”?在那个年代还是现在的年代,是不是可能是常态?说好再也不来美琪,只买到这场,座椅依然难受,被身边拿出铁耳勺掏耳朵的大叔吓死,就怕他掏出的耳屎掉到我身上。掏完右耳再掏左耳,耳勺在那钥匙串里声声作响。随身携带铁耳勺的大叔,与这部电影的主题倒是很契合。
【SIFF2023美琪大戏院】这是本届SIFF我在错误的时间(困顿的下午全场此起彼伏打哈欠)错误的地点(座椅难受过道狭窄的美琪大戏院)看的错误的电影(极度沉闷极度缓慢极度无聊)。整个人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这是我在SIFF的黯淡时刻,还好后面两个短片挺有意思。
25thSIFF#04美琪迈克李处女作,多少还是拍得过于苦大仇深了些,通片冗长的对白戏以低趣味性的无节制的室内正反打调度,黯淡的灯光,黯淡的神色,以及除了一些了无生趣的英式幽默外还有男主人公尴尬跑调的吉他solo看得人沉闷窒息,共同构成了这部温吞致郁食之无味的作品。
导演的首作如横空出世。说实在的,再也没有比《黯淡时刻》更黯淡的影像了。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她们)都渴望拥有幸福感,只是说是在无尽的羞涩中耗尽了最后的气力。人如蜉蝣,时光流逝。没有谁真能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属。
一时间竟想不起曾在哪儿见过这般荒凉的心境:尴尬的时刻,失爱的时刻,从快乐到失落的瞬间,告别的时刻,心痛的时刻。2023.6.10大银幕重看,那种心碎透过银幕,真切得让人绝望。
siff看的尴尬异常的一部,尤其是那一场特写眼神戏,无数次想冲到他们中间大吼一声。
一部由特写组成的电影,受到卡萨维茨作品的影响,迈克·李也致力于建立一种“现实主义”,但不再是通过参与式的手持跟拍镜头,而是转向SlowCinema的缓慢速率,横摇出焦灼人心的横线空间,无论观者或是在场的角色均感到无比的煎熬,那些浓浓的化不开的尴尬构成这部电影的全部,对于主角而言,这便是其生活的常态。但是言语——与其后期作品相异——并非作为一种戏剧化的因子而存在,它搅动着令人煎熬的氛围,将角色封闭在取景框内,使得内、外景趋于一致:某种暗淡的一致。同时言语又是区分人群的标示,那些可以通过正常语速交流的人与总是以犹豫、断续作为语言基调的主角们,籍此迈克·李便抛出现代社会“不可交流性”的母题。一切交流都不如亲昵的抚摸来的有力。2023.6.17
趁电影节在大银幕重刷一下。。mikeleigh早年最喜欢(?)拍的因为过于痛苦而好笑的绝望喜剧,尤其擅长抠穿地球的尴尬社交。。这个主题的作品质量极为稳定,不会辜负期待XD
怪异、有时甚至达到歇斯底里的程度,因而并不令人愉悦,但却是对麦克卢汉理论的绝佳注解。「区分沟通的内容与所使用的特定媒介,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生成意义。而媒介通常更重要。比如今晚我对希尔达说,HowareWE?她就没有听懂。一个人需要学习一种沟通的语言,就像学习一种外语一样。」最好笑的中餐馆里的那场戏,则是另一个绝佳例子。
可怕虽然是英国人但看他们i成这样电影放完我的别墅都完工了//p.s.在如此尴尬的环境中谈论麦克卢汉实在高明(。
说“Abigail'sParty仍然保持着英国电视史上最令人痛苦的100分钟的记录”,我看这部压抑的处女作也有过之无不及
8.1/10,PG-13。SIFF。英式的幽默穿插其中,浓浓的英伦风,可以感受到迈克李导演的魅力。看似沉闷的故事,其实节节精彩,储蓄者让人一再琢磨的张力。可成为真正得以永流传的经典电影。
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缓慢的短距离平移,刚成人就锈迹斑驳的生活,快两个小时,什么都没发生,连发生的都以没发生终结,但你就是不忍挪开视线,还想看看他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总该还有点什么。李真是无心插柳的大师,他的人文关怀和匠人气质和小津是一脉的,他将在全人类实现物质精神双重共同富裕后得到奥斯卡。
迈克李的处女作。跟女主算是同行,这份冷酷孤独和忧郁可能还得加一分…全片都是折磨和苦难感,这点倒是和后来的作品相得益彰…好几处戏都尴尬到让人说不出话来,一时说不出到底是得同情谁…socialclumsinessatitsfinest…
25thSIFF|第四场:迈克·李的处女作,极度awful,虽然很能明白他想要表达什么,但是观感太让人痛苦了(属于难看的那种痛苦)。本届选片最失败的一部。顺便吐槽一下电影节,将本片和另外两个短片合在一起,我还以为本片也是短片,结果它竟有2h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