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制片厂1951年摄制的故事片。……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却是一部具有较强历史感的影片。……着力写了向五儿这么一个在革命处于低潮时的苦难中仍保持革命气节的红军家属,极有助于银幕形象的多样化。……正因为她(于蓝)怀有革命理想,正因为她能热情洋溢地投入革命生活,她才能准确地揭示向五儿的内心世界。……表演上也有一些不足。……张伐,由于怕歪曲解放军高级军官的形象,而显得拘谨……//陈浥等.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M]p119-1120
演得太生硬了
比起张伐、汪漪,还是于蓝更适合工农兵题材~【电影资料馆】
revengeasthekeyword,impressivemontagesequenceinthebeginning.slaughterscene.
那个婴儿的哭声分明是假的雨天生产
1951年
建国第一个五年上影拍摄。属于神道设教类,启发是怎么引导和启发大众
人物调度与场面的构图真的是极佳,不可小看的张骏祥
这片阵容倒是强大,张伐和于蓝后来在龙须沟里又合作了,孙羽后来成为长影导演,穆宏和孙漪一对夫妻这里演父女,他们的外孙女居然是陈宝莲。军长是项堃,烈火中永生里和于蓝演对手戏。仲星火出来一个镜头,反派陈天华是秦怡的第一任丈夫,张伐怎么感觉父子夫妻重逢演的很淡漠,就那么完了,还以为有什么感人场景呢,最后夫妻重逢于蓝动情都含泪了,张伐倒是一脸淡漠的念台词,感觉倒是一对陌生人了
说演的太生硬的人去看看同期美国电影,那不得尬死你。
红军
台词很不错,剧情没重点。
51年的张骏祥导演,还不咋会拍革命片呢……
怀旧
形式感太强。这部倒是有明确的敌人,因此故事线比较明确,女性形象塑造全面,一些障碍设置的都比较巧妙,但是对于战争反而略微疏于描绘,只是在打
看这些电影时还是小学生,害怕。
猛子当兵回来,已然是一副师长冷静的态势,面对亲人,仿佛失去了能够动容的能力。着力在刻画反派刻板印象和大众的受难。可是受难描写却又如此落于窠臼,苦大仇深样。
人物性格展示、刻画的不够,故事情节也不够紧凑。江猛子与五儿别离、与儿子相见、与五儿重逢处理成这个样子,太理性了?
从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到1949年解放战争,16年跨度的框架、很多相似的情节,明明可以去接近《一江春水向东流》,可从剧本设置到演员演技都差距悬殊。尤其男主张伐,还是保持和《太太万岁》里一样的表情木讷,奇怪的是到52年《龙须沟》的饰演丁四时又很有神,恐怕这片的导演也得背锅。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结尾几段亲人相认的场面,时隔十几年剧变离乱,男主居然都表现得平淡过分。
革命题材电影如何与爱情家庭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