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舞台上演员的僵硬表演是编排好的,电视机里一片祥和,歌舞升平的真实影像也是假的,可将两者结合在了一起,却产生了“真实”的情感:畏惧着旧时代的政治恐怖,又为完全的变革感到庆幸;而最终这种感觉又被另一层“纪录下来”的“自述”给完全摧毁。罗马尼亚真的改变了么?一切都在重新上演,舞台剧能不断重复,历史也是。在这场荒诞又绝望的谋杀纪实背后,拉杜裘德所想表达的远不止旧时代的罪恶。
#6900.#70thBerlinale#论坛入围,罗马尼亚点映场+导演-制片人等映后。7分,不算最好的拉杜·裘德,不过倒是他最近创作中对既得影像思考和研究的成果。1981年北方小城Botoșani一起“反动标语”案,由国家电视台在1981-82及1985年播出节目的档案影像,和根据此案改编的“Docu-theatre”的“re-enactment”构成,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舞台纪录片-archivedfootage纪录片。不过电视影像资料只是用于气氛创造,用了很多齐奥塞斯库的段落,跟案件无关,其实算是滥用了。对案件的搬演方面,因为有“纪录舞台剧”的底子,还是相当不错,很注重间离效果(还有一处暴露剧场机制),对小地方秘密警察的工作方式有着不错的展示。
是在舞台剧中插播propagandafootage和电视新闻还是在纪录片里插播现代戏剧我已经分不清楚。素材的使用异常自如,洛兹尼察是用历史影像写电影,DAU是用电影再造历史,而裘德在其中找到了有趣的中位值。
3.5Forum装置感极强的戏剧场景(面无表情读秘密警察讯问记录和还原窃听到的对话场景),与穿插其间的文献影像相映成趣。一个齐奥塞斯库反对者的死亡纪事。密布监控压抑与背叛的生活,与今天的我们又何其相似。
一种更加彻底的去演绎化和去加工化,反而是一种同样更加彻底的媒介自噬化。历史中的影像和照片所反映的信息是否实在,若不是,那么这一切的背后又躲藏着何种真相,同理,我们今天的回想又真的是准确而恰当的吗,可能同样也是为了让观者接受某一特定的观点和看法。关于记忆遗弃与拾捡的悖论,拉杜·裘德处在一个创作生涯空前的怀疑和探索相交织的节点,或许能从一个侧面引发出对电影乃至所有媒介属性虚伪与无为的思考,进而实现真正的档案意识独立和观众理性解放,成为能够站立在权利机器统治对立面的客体,让我们拭目以待。
4/10。目前的我还没有能力接受这部电影,想分几天看完它但我放弃了。我觉得很大原因是自己对舞台剧是零热情的,也不想知道罗马尼亚的历史。若有一部用样板戏叙事的中国纪录片,我会很感兴趣。
咒语般的电影。集体记忆的毒素挂满糖浆,嵌入个人档案,站在舞台中央,用大声疾呼的口号抗辩,终被血红的印章钉入死牢。
诵读的共振。
Kafkaesqueforensics
nouseworkingwithcowards,吃人时代普通人的循规蹈矩造就了鼠辈之恶,舞台剧效果不错,浮夸风的宣传在今天看来处处都是笑点,断手还要继续工作的画面实在太可怕了
舞台僵硬一开始有趣逐渐审美疲劳不如光剪一个纪录片我也会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最末一场鼠辈最后的晚餐突显光芒(大概只怪时代出生看什么都心有戚戚只想打破一个个愚蠢保守的逻辑闭环消灭政治话术
用虚假的形式演绎真实的内容+用真实的形式演绎虚假的内容
B+/相比《野名》的另一种与好莱坞式批判拉开距离的方式。并非所谓的“个体”发起一种天然又必然的反抗,而是权力的话语本身就给出了“个体”的模型,并召唤、培育着强有力且与之接合的“个体”(各种历史影像实在是刷新了我对很多“新”东西的“旧”印象)。因而档案与舞台成为最佳的展布场所。一方面能够揭开社会运转中无数游动的中介——这些中介同样是“死”与“生”交缠的点——从而瓦解单一的权力想象;另一方面,在走马灯一般的舞台切换中,在缝隙中,联结出结尾那超出扇面/镜头/档案记录者的空间——这是昭示无权者的权力创造因而也难逃被追踪被消抹的空间。当然,既然引用了《声名狼藉者的生活》,恐怕仍然缺失了一个出示姿态的时刻——但更有可能的是,拉杜裘德并不相信这个时刻能在电影中被实现。
剧场里分切的大转盘布景即是游乐场里的旋转木马,已经停止了转动,只能看到静止的独立扇面,在扇面与扇面之间嵌入档案影像填充缝隙,以此成为四维场景。
2021年3月,获得金球奖最佳导演而备受国内瞩目的赵婷因其在2013年接受美媒采访时说的一句“那里遍地谎言”而遭国内网民疯狂攻击。甚至还没到电影里这个喜欢听自由欧洲的学生那般“激进”,甚至不需要秘密警察的监视,先天的敏感神经驱使人民主动进行比官方更严苛的审查,并娴熟的使用舆论暴力和权威封杀解决本来仅是观点之争的风波。年轻人愤青几句罢了,你们在害怕什么。比起政治的迫害,亲友的背叛更让人心寒,比起bigbrother在看着你,everybody在看着你更是赛博朋克味儿的绝望
對歷史的追索和對形式的活用,拉杜裘德已經是我的知識分子型導演第一名了
爱是争取来的,但她连试都不试,我们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差。
7.5/10
装置舞台和历史胶片组成的电影实验,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见证齐奥塞斯库时代的告密和迫害,就像一场草木皆兵的噩梦。大写在墙上的印刷体标语,隐藏着苏东剧变的时代预言。不是我说,导演的拍摄手法越发匠气了,观感还不如上一部...
用舞台剧的形式还原父母与“境外势力”儿子的对话,母亲与儿子面对面对峙,母亲与父亲面向镜头述说在齐奥塞斯库统治下家庭的遭遇。一个“境外势力”份子之死,折射的是各个极权国家统治下相似的个体处境。大量穿插其中的黑白纪录影像还原着当年的时代与社会文化面貌,最后曾经的权力守卫者们在“最后的晚餐”上表示他们当时的一切强权行动不过是奉公执法、恪尽职守,这颇有汉娜.阿伦特所说平庸之恶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