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张彻男宠,好多肉体!而且肉体上还抹了油!童颜巨乳的狄龙完胜(*ˉ﹃ˉ)
少林五祖前传,却是后拍的,老带新,编剧都懒得翻之前的剧情,有出入。配乐依旧很赞,打斗戏很精彩,楼梯戏。傅声太可爱了!狄龙气场全开,全身苏点,太有魅力!小姜结婚之后,没有青春灵动,愈加沉稳。
情节也就那样。好在每个真正能打的人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戚冠军的洪拳、狄龙的咏春、郭追江生李艺民的京剧武生表演等。不过没看懂教傅声练武的神秘人是谁。另外,张彻真是太丧病了,连岳华到了他片子里也要光膀子……
邵氏男星大集合吗?人物太多了,不是铁粉哪能分清?最恶心的角色就是方丈这个老秃驴,善恶不分,昏庸无能,最后竟然说交给你们了,我们殉寺去了...老是这样的套路,难怪邵氏武打片不行了。
基本上算是比较成功的商业片,张老师的小心机比较少,不过看到了仍旧有惊喜。比如说少林寺为什么要广收门徒直到把自己作成清廷的高级眼中钉呢,这里的处理比少林三十六房要好:对灭亡的宿命心知肚明,主动选择毁灭来保存暗处的种子,再加上慨然殉道的长老们,这种通达比刘师傅认为的浑浑噩噩走向死路高明多了。片中云集了张老师培养的一至四代(王羽同期的岳华作为一代的象征)弟子,奇怪的是没出现陈观泰,他的洪熙官反而让给了韦弘,感觉又像是有大狗血的样子,不过这样一来反而在逻辑上自欺欺人地与之前拍过的少林系列有了呼应:为啥方世玉不认识洪熙官而把他送进了追兵手中,因为他认识的洪熙官是韦弘嘛(这个笑话说着自己都冷.....)。
大师说:世间事得者未必尽得,失者未必尽失
张彻新老徒弟大聚首,小姜依旧穿得严严实实的,傅声也还是机灵鬼样,结尾老徒弟都活着了,新徒弟都惨死,原来死不死也论资排辈的。
张彻弟子大集合,人物太多,脸盲的我实在难以分清,只能分清狄龙和姜大卫。前面少林寺诸人练功的情节都很有意思,有拳法,有轻功,有棍法,最后半小时大战,很符合张彻的风格。
人太多眼花,傅声最被捧吧,几个情节都凸显他的可爱和少年心性,哪里像有血海深仇。狄龙打了他拿手的咏春,算是叶问前前前传。
张彻的片子,有个套路,半小时剧情,半小时练功,半小时肉搏。这部电影稍微长一点,两个小时,人物又多,所以这次是一个半小时练功,半小时肉搏。人物以万年青的方世玉,胡惠乾,洪熙官为主,洪熙官是韦弘演的,自然靠边站混盒饭。胡德帝等五位少林五祖也是客串,岳华刘永都没几句台词,还有五枚师太和严咏春乱入。倪匡真能编啊,岭南武术圈三大派系都包圆了
活生生的贺岁大片,张彻老师把手下弟子都召集齐了,但是故事实在太干,最后铺了半个小时的打戏也并不精彩,连锁喉穿胸这种拿手的血腥场面都不够刺激。五枚师太设计了不错的戏份,严咏春也露了一面,可惜后来都没交代,倪匡你又忘了吧……
得者未必尽得,失者未必尽失。这句话简直是说给他们听。
男星荟萃,吼吼哈嘿。
前面入寺学习还挺有意思,颇有点分专业的感觉。一群大小伙子在一起打闹就够有意思的了!很多熟脸,每人基本上也是印象中最合适的性格。全片只有两个女角色一个没露脸。还好没全发便当。
十几个有名有姓的角色,绝大部分都做到了个性鲜明,从这点看,其实比《少林五祖》好。练功的部分有趣又好看。当然也可能因为这一时期的群戏这部我看得最晚,心态相对客观。技术所限吧,木人巷太简单啦。
吐槽:有真爱粉曾说过,30岁的狄姜,在张彻电影里风采全无。1976年,他们正好是三十上下的年纪,这部电影和「新少林五祖」可以看作连贯的前后两部,主角其实都是傅声。粉丝说对了,张彻只爱黄金少年。昔日珠玉般的组合,也终成鱼目。可惜了狄龙还那么美貌,那是什么造型什么戏份,心痛张彻暴殄天物……
本片的精华基本都在前半部分求学练功桥段,从生活技能领悟到武学的真谛貌似也是日后不少功夫片的套路,只可惜在剧情上实在是差强人意,前面用心铺垫的那两个少林寺内应好像基本没起到太大作用,官兵攻打少林寺完全没有逻辑章法可言,基本都是几个人之间的单打独斗,而且还是各自为战,场景完全被分割~
张彻几代弟子大聚会
7.0非法涉黑健身房的取缔,众优秀学员的另起炉灶。言归正传,前半部分的学习过程交代差强人意,以东方思路来解决竞技体育上的训练,充满唯心玄学。后半部分的防守突围虽可歌可泣,但也缺乏战术。打架不是请客吃饭,而且还吃素。
声仔可爱得很。学武一节竟有几分似胡金铨电影里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