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出来,张景导演拍摄这个系列的窘迫与艰难,房子都卖出去了还背了一百万的外债,却没有带来什么收益,导致再次启程拍摄时只能是孤军奋战,这让人很敬佩,然而抛去情怀和感人的使命感不提,本集的整体水平却差强人意,与1和2无法相提并论,主要的问题就是选材,有些手艺代表性不强,而且各个部分的衔接也显得随意和潦草,其实不如只挑一个选题认真深入的去拍,越详尽越细致才好看,现在这部流于走马观花,总给人以隔靴挠痒的感觉,虽然这不能苛求,毕竟这是一个人做的事,难以周全,但是如果按照这个状况走完原定的剩下一半的路程,怕是也难有精彩呈现。我的建议是,如果经费和人员不够不齐,那宁可只拍一个项目,也不要泛泛而谈,反而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资金和素材,也会消耗创作的热情。但不管怎么说,都要鼓励下!
卖房子拍纪录片,众筹拍纪录片,三个人拍纪录片,一个人还要拍纪录片。拍就对了,想那么多干什么。干就完事,管什么得失有什么用。我甚至觉得我矫情的文字都与这生活又自然片子格格不入。拍做草席的老奶奶那里,镜头一升起来,鼻子就酸了。平常与人交往太多虚与委蛇,电视电影纪录片也免不了多少矫情。张导继续拍,我继续支持就完事儿。中国之大,还有更多手艺等着去记录。
如果说前两部我都是又哭又笑看完的,到了这一部我完全笑不出来也哭不出来了。心里非常非常非常不是滋味。从做动物景观的师傅到做木签广州塔的大学生,这一部里面的每个手艺人都太像导演本导了啊……“你做这个想干嘛呢”“不干嘛”。我看到导演回家看妈妈以后放弃了后面的拍摄计划,我一颗心揪着,担心他也会妥协。后来又听到了海浪的声音,我就踏实了。片尾字幕真的太壮观了,让我觉得,即使是这样的生活,也还是需要帕米尔宣言这样的浪漫啊!
四星半,熟悉的味道,未完待续
三人凭借杠杆原理移动240年的房子也太牛逼了。
越看越有味道,从第一部起,一开始确实在寻找手艺,尔后随着时间推移,伴随着寻找手艺的过程,俨然也在寻找手艺背后的故事和人情,与手艺的惊艳相比,背后的故事和人情更感人。
这一季,看得想哭。虽然很短,但是却很真。急于求成,是干不成事吧。时时为自己的无知羞愧。手艺人之所以难,最关键的我们一贯是实用主义,所以脱离农业社会后,我们的实用主义,更有利于去奔向金钱,奔向变现。在法老的说唱歌曲《HoldMyHand》里有一句:“道德良知统统拿去被抵债”。我对现代文明始终保持距离,毕竟人类所以的道德问题,从未得到过结构性的改变。在快与慢之间,在解决问题与制造问题之间。现代性解决了一个问题:袪魅破神,但却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我甚至不得不去想,我们是不是在野兽化,而不是更文明。
拍打过后的海浪留下了一层细细的盐,听妈妈讲述了她的秘密,毅然放弃了梦想,但花掉的8万的经费,随意拍打的吉他,剪辑出了97分钟的成片,于是,腰杆又硬了起来,寻找手艺,还在继续,听,还是海浪的声音。
三位大叔移房子非常震撼。
路漫漫多保重
移房子很震撼,但远不如前两季。这一季导演太多妥协,就算很多金主甲方提了内容需求,但大量直白的表述“谁介绍我来拍谁”的纪录片是没有灵魂的。结尾导演仿佛说,钱没花完我的作业就写完了,了不起吧,还想让我写点啥?
手艺不仅是曲高和寡的文化遗产,也是不务正业的手工。
有一些手艺真的好厉害,但是拍摄和文案弱了点。鹿晗粉丝也是真不错。片子很有意义
移房子故事开始有点纪录片的样子了,对比别人的字幕、音乐、剪辑、多耗时间。记录背后的人与生活,琐事、眼神见真情。母亲那段提醒了,只有记忆中的事才发生过,如果不说、大家都忘了,就是什么都消失了。
相比前两季,不再无畏对空挥拳,不再沉迷徒手追梦,从拍独自沉湎悟道,到拍寻找手艺的手艺,到挪房子的人声嘈杂混浊不清,到三段互相映衬的“没有父母愿意看到儿女如此执着”。少年的梦激发了他,却又击碎了他,就像生计造就了手艺,又摧毁手艺一样。想到这些都注定是时代的悲歌,哭的稀里哗啦。
明显太赶了...选题上缺少筛选。镜头基本毫无美感可言,全都是特写让人觉得憋屈得很。导演问话水平也低,明明自己就是追梦人,欠债去拍纪录片,还问人家“做这个用来干嘛呀?”怎么问得出口的。还有三季以来一直有的毛病,喜欢说“你”。这是你自己的故事,不是观众的。观众观看的时候会代入你的视角,但你描述不能再用“你”,会有撕裂感的,让观众不知道是要代入你,还是只要在电视机前看就好了。
不想拍了,所以就到这了。
太压抑了。心里焦虑急躁。创造奇迹没有那么容易呀。。。
依旧随性,不想拍就不拍了。吸引我一直看的估计是他那自驾绕中国的拍法儿
8月21号已经可以看了,很纯粹,也十分真实,不管是手艺的展示,还是手艺背后的人情味,都是百态的人生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