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thFIRST#短片3组。7分。故事过时,不过胜在视听纯属,演员准确,陈以文这个角色跟比如[阳光普照]有啥区别……给导演个更趁手的剧本可能有惊喜。
台湾短片主题的共性是格局小,优势是能拍一些我们不能拍的题材
#FIRST#从大佛普拉斯到阳光普照到少年小尧,陈以文的父亲角色演技没话说,开篇影像质感到叙事节奏都不错,到买新鞋就开始仿效阿巴斯,但是结尾又落入窠臼。就是台湾版小鞋子嘛,穷人家孩子为追寻某样东西,最后陷入无尽痛苦,底层人的心酸,手法传统无新意,故事结构刻意。当痛苦无限放大反而缺少共情。
三星半。跟《家庭式》有些类似——同样是一段残酷青春的故事,同样关注台湾底层的视角,同样是冷静写实的拍摄手法。这些台湾年轻导演多半都受到了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的不小影响。短片虽然叫《少年阿尧》,但我觉得真正的主角倒是父亲,寥寥几笔,就把这个潦倒的中年男人刻画得真切可感。演父亲的陈以文,多次用微微尴尬的微笑,将角色的卑微、困窘和对儿子的歉意诠释出来。在结尾,失去希望的父亲,用生命给儿子带来了一点希望——一双新球鞋。然而,在儿子赶去现场的过程中,新鞋也沾染了污泥。这双鞋,既是父亲留下的爱意与关怀,却也是他离去带给儿子永久的伤痛。
改编自导演人生经历,负债累累的父亲给儿子留了一双最期盼的运动鞋后选择了轻生。
陈以文是问题父亲的专业户了吧,那种倒霉而不屈的表情有些被定型了,也因此这个短片又是在这种麻烦交织间父与子故事的又一次模板复制。
#2021金穗-劇情片D组:「陳以文效應」已然成型,幾乎要成為台灣式問題父親的代名詞。從文本上來說,《少年阿堯》在底層議題和父子關係上沒有給觀眾更多的驚喜,和所有類似套路的親情故事一樣,一個內部矛盾和外部危機相互交織,在二人的情感推拉下,長者總要付出一些代價。
如果单纯地给这部片子定“格局小”+“台湾专属”的标签,那真的是看太浅了。故事本身其实简单过时,但触碰的东亚社会共性议题一个都没落下:阶级差异、教育资源、真正意义上的敢拍,无论最终效果如何,至少是拍出了跨越观众地域、技术和人际差异的社会共鸣。这部其实都有,只不过碰到了一种常见的观影逻辑滑坡:把情绪张力差的呈现和格局小、文本力量弱或小家子气地视野等同起来。这样的逻辑谬误,反而显得我们很小家子气
穿着新鞋踏污水那个镜头还不错……只有那一个……
3.7/5,非常细腻而克制的呈现了父子间的情感以及底层人物无法逃脱命运的悲剧。
#2021金穗
细腻的父爱。演技好。
14FIRST竞赛剧情短片单元,又是一部台湾出品的以青少年视角为主的家庭短片。一位挣扎在生活泥潭里的父亲对于儿子的愧疚与遗憾,陈以文的演技很出彩,但架不住故事实在太老套,几乎所有情节都在预料之中,如同电视剧一样的走过场,却没有太多记忆点。
台湾短片的一大特点是生活现实层面的东西立得住。
故事本身并不吸引人,难得的是陈以文的演技!
#FIRST主动放映-北电#挺老套的底层故事,陈以文演得很好,最后结尾太差劲。
反而感觉精力过多花费在了剧作之外的所有方面之上。胶片和陈以文又怎么弥补得了剧本这只小烂鞋呢。
没办法爱看陈以文
first主动放映4/6陈以文一如既往,但故事实在是老套。调色有些失真了。窘迫的境况让人无奈。
剧本有些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