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奥拉-弗兰茨似乎总是以局部的想法为驱动进行创作,却毫不关心人物整体是如何变化的。在环境上摆摆样子制造点表层焦虑,最后再弄个奇观仪式,结束。
#Berlinale主竞赛4+节奏控制得真好,就像捕猎,耐心的慢慢的悄悄的逼近猎物,时机成熟,迅猛出击,漫长的屏息后,在暴力与狂欢的华彩中戛然而止。女主集宿命与抗争于一身,既承载历史的黑暗,又警示黎明尚未到来,向死狂笑,笑出挣不脱的悲与哀。
她想死,但是连死都这么难。
Berlinale第一部其实拍的很好也让我想要深入了解故事但是这种方式接受不了视觉疼痛转换成生理疼痛
奥地利建设新农村除去歪风陋习反封建反迷信。jumpscare太多了,大家看的时候声音记得关小点。
随着电影一步步推进你情感,层层燃烧,醇厚浓郁,尽管用力过猛,但不失它的着迷性,
论骗婚妈宝男多没用
暴力是如何滋生的,“恶魔”是怎样诞生的。整个序幕就是一次预示,意味着一个无法逃脱也必然循环的circle。影片最后一场戏,孩童与大人们一同观看处刑,分享着一杯杯女巫的鲜血,在众人的尖叫与狂欢中达到了恐怖的顶点。btw:观影过程中有多次回想起《白丝带》。@Berlinale74
#74BerlinalePremiere将人推向极端的向来不是政权或是宗教的压迫,往往都是愚昧的群众与无爱的现实。能在这样一个柏林里说出这一点真是太不容易了。沐浴在自己催生出的恶魔之血下的愚民乐此不疲地期待下一轮循环。奇特的拍摄角度,冷硬光产生的强烈光暗对比以及随处可见的三角结构共同完成了德国表现主义美学在新时代的复现。尽管这议题在当下在柏林算是有点偏,尽管选片上可能占了德语主场的优势,但大概率是我今年能看上的主竞赛里的熊了。
艺术贡献奖实至名归
从漆黑的影院走到街上,走到活色生香的人群中,脑子里一直在wow,wow,wow。被震得动弹不得,回家的路上一直都在热烈地与他探讨。电影让我想起反基督者。回看与分析过去是有意思的,以此明白在社会的困境里,majority是怎样生存下来的,牺牲掉无竞争性的弱者,并冷漠地向前走。
74Berlinale-主竞赛|整部影片也像是一股时而透明、时而漆黑、时而血腥的浓浆,随着时间的发酵,慢慢夺走我的鼻吸并久久留在脑海里。毫无希望的日子,让后劲青筋暴起的强制性…暴力被多次多形式地呈现了。即使那一点冒着黑烟的烛火还在眼前跳动,但它最终必然会消失在越来越窄小,空气越来越稀薄的山顶深处…十八世纪教条主义或几近中世纪狂虐的暴力,在当下的时代仍有迹可循。此外影片配乐更是惊艳,只是现场即兴乱加进来符号有些混乱并不太有效。
同妻是如何成为牲人的,典了。
#柏林电影节#看的中规中矩的片子
结尾拯救了前面的慢节奏,片尾字幕直接带着这部电影起飞!内容类似于十八世纪奥地利版《忧郁症》,非常风格化的电影(甚至不应该被算作恐怖片)。前面节奏极慢(发布会上导演解释是为了还原当时女性的现实生活),结尾处揭示在当时的宗教影响下抑郁女性为了结束生命不能选择自杀,只能通过谋杀被判处死刑来结束自己的痛苦,而她们谋杀的对象往往是小孩。这部电影我可能在知道这个背景后二刷。
#10320.74thBerlinale-主竞赛-艺术贡献奖-摄影。这婚礼大操大办,吝啬地主跟雇工,婆媳关系,妈宝男丈夫,生娃焦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及最后人血(没有馒头)的名场面,简直觉得不是在看一个奥地利片……当然本片没展开的是丈夫到底是什么问题(隐晦地暗示了一下丈夫是个同性恋),所以这片真是非常正确的电影节议题,通过讲述被压抑的女性的故事来重新书写历史,类型方面虽然都是套招,但是摄影和美术还挺讲究的,弱光和风景拍得都不错,属于那种看不看都行但是在影院看一下也还不错的电影。
观影过程有点不适,特别是吃老鼠药自杀的时候,我有罪,请审判我,更恐怖的是最后的大家喝人血!cultureshock……只能说女性在什么时期都更艰难,第一次跑回家里,如果家里接纳了,也许她会变好吧!抑郁症真的太可怕了,外界环境真的很重要‼️
50mins退
@Berlinale2024前2/3叙事效率太低几欲退场。临近结尾时女主角以一段精彩的歇斯底里的独角戏引出结尾的高潮:人们争饮女巫截断的脖颈喷涌出的鲜血,载歌载舞向跨越国界永不过时的鲁迅致敬干杯。
当地文化令我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