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情节剧拍法把菲律宾民族身份认同的宏大命题做得很浅表,一种浓浓的套用历史书公式的贫瘠感。但确实一定程度地刻画出了大历史覆盖下民间社会的韧性、包容性与反思的潜能。
#菲律宾影展#三星半。傻乎乎的男主历经时代变迁的沉重在融合了歌舞片、公路电影、战争片等诸多元素的轻松笔触下既部分地消解又偶尔显得更沉重(比如他突然意识到人可以轻易死去时)。对于菲律宾人身份意识的讨论贯穿始终。
电影反反复复问:whatisaFilipino?
好史诗的民族主义片
3.5;与《神迹》构成耐人寻味的联动,且为之补充宗教来源的注释;墙头变幻大王旗,西班牙人与美国人有何殊异,比萨扬人与塔加考洛人又有何区别,都以自诩菲律宾人自居,到头来个人的微渺际遇通通被卷入荒诞虚无的战斗中,身份认同的困扰并不因某政权的建立而明晰。一个纯良少年无意间参与到1898年的历史巨变中,从最初的茫然然而不无希冀直至爱情与前程的双重幻灭,亦暗指民族与国家不明的未来。主题宏大,然而以情节剧的方式拍摄,不无拖沓、浅白、违和,配乐风格芜杂怪异。
一亩薄田换一匹瘦马,一场远行换一座豪宅。一个眼神换一张船票,一份侠义换一场生死。华人男子侠肝义胆,心上女子人戏不分。生逢乱世,最易见真心,也最易遇薄情。每一次告别都不知何时再见,每次再见总是错付了真情。在这片没有归属的土地上,人们亦没有归属,只能莽撞地行走、表演、奔跑,不知去向。
不能忍!
#菲律宾电影大师展#@天山,居然不留神(幸运的)看了部1977年菲律宾的申奥片,聚焦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云变革的菲律宾,多年西班牙殖民地、美国新殖民主义、天主教会、“卡蒂普南”农民工人等中下阶层与地主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交织的民族历史,透过纯真懵懂少年眼睛逐一串起段段大起大落的旅途,邂逅各色人等,相聚离散,时而切入的主题旋律忧伤抒情,华人林最悲情,当初为两双无辜的小眼神一个心软上了船,告别之时却赔上了一切
4.5影片的premise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库布里克BarryLyndon的感觉——懵懂的青年突然间只剩只身一人存活在人间,于是在人生和历史的洪流里既有身不由己的随波逐流,也有为了不同的目的做主的时刻。但和把人生彻底演成了一出戏的BarryLyndon不同的是Ocampa在殖民时期从民族层面对“究竟什么是菲律宾人”不断的问询和因此得来的不同结局。这两部电影前后脚相差一年,甚至包括一些镜头(比如打牌时的姿势、小动作)都有很相似的地方,或者这两者之间真的有什么影响吧。
菲律宾影展。和一些殖民地/心灵史题材电影很像,个人的际遇与历史的进程交汇在一起,交汇在“菲律宾人”的身份认同,在镜头的连接中,爱恨情仇与城头变幻的故事都变得一样虚无,只有扎根在土地上的一张张脸,承受活着的永世考验。男主气质独特,历经沧桑仍是白衫少年。
菲律宾的【活着】,摆脱沐猴而冠,关于民族意识的觉醒。
2018菲律宾电影展。比起编剧脑洞起飞的剧设,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配乐,电影首先向表达的菲律宾人「身份认定」的历史观反而成为陪衬,蠢萌青年库斯拉个人冒险经历随意性太大,最后的人生思考也缺乏信服的依据,反而是迪丁更像一种新时代的独立女性,爱憎分明。
一开场就感受到来源于西班牙文学的那种魔幻天真。好喜欢。
对菲律宾了解的太少,有些地方不太理解。两段旋律都很好听,余音绕梁。
最喜欢的果然还是片名了。
7.5分,电影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成长,成长为了一个有自主意识的菲律宾人,却也没说具体要走去哪儿,是要去革命了吗?这是最有可能的,但也是有别的可能,这样的留笔让人觉得意犹未尽;电影有些冗长,可能因为配乐,一度看的不耐烦
陈学冬主演,很像成龙动作喜剧电影
“只有上帝喜欢穷人”,女主的颜不忍直视,剧情狗血,轻易得来的总是轻易抛弃,人生或许一直有对艰难的执着追求。最后片名出来感到了唯一的高潮。
元素太多,故事散乱。如果要讨论身份认同,那你这个故事肯定回答不了啊……难怪主角这么迷茫惹
有那么一点像菲律宾版《阿甘正传》。天真到有点傻,但是运气极好的男主角,无意间参与到历史巨变之中,见证了菲律宾的时代变迁。。。